產后月經是每個產婦都關心的話題,一般情況下,產后滿八周,子宮恢復正常,排出的惡露減少,此時月經就可能會來臨了。
一、產后惡露期
產后出現的出血,在醫學上稱為“惡露”,主要包括子宮壁脫落的組織、子宮頸、陰道等的排出物。產后的出血量各不相同,一般惡露出現11天左右,到產后30天左右就會停止。惡露的出現期、持續時間、顏色等都因人而異,一般形成以下幾個階段:
1.第一階段:大約持續3-4天,伴隨少量陰道出血為主,血色較紅。
2.第二階段:持續7-10天,陰道分泌物逐漸減少、顏色由紅轉為~,同時加入黃白色漸變。
3.第三階段:約在第二階段結束后,持續2-3天。顏色變淡、是白色,出血量很少,只有幾滴。
二、產后月經期
不同媽媽的產后月經,時間上呈現多樣化。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孕婦在分娩8-10周后,卵巢就能重新在腦下垂體的調控下,開始正常排卵。由于產婦在分娩后子宮內膜層的脫落,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重組修復,所以第一次月經來的時間較慢,而且月經量一般比較少。
1.產后月經最快的是母乳喂養的媽媽,因為嬰兒吸乳時,會產生乳頭的催產素,這會刺激子宮收縮,加速產后子宮的恢復,也促進卵巢早日恢復正常功能。在其孕婦們的身上胎盤釋放的激素與哺乳時的乳頭刺激出現一些互補作用,從而開啟恢復及再生的機制,因此她們的月經一般在6-10周左右就會期。
2.不哺乳或部分哺乳的產婦則相對來說容易晚一些,大約4個月后。產后6個月內恢復所有婦科檢查項目滿她將胎前往的結果,以正常月經為例。
3.產后休息不夠或受到大量精神壓力影響的產婦,則很可能面臨月經的遲遲不來。這些婦女有可能會面臨因壓力大、暴飲暴食、疲勞等問題而失去正常性周期的情況。
三、產后月經注意事項
1.產后注意保暖:產婦應特別注意避免著涼,因為吹空調、游泳等不當行為會影響子宮的恢復,甚至引發病菌感染等。
2.產后休息充足:產婦需要多休息,否則也會影響身體的康復。
3.產后不要過度勞累:產婦要避免趴睡、長時間站立、搬重物等過重勞累行為。
4.飲食要清淡:尤其是在月經期,需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5.產后多吃含鐵食品:產婦可以多吃些蛋類、肝臟、菠菜、蘋果、紅棗等高含鐵食品,以促進新陳代謝,更好的恢復身體。
總之,產后月經的來臨對于每名產婦來說也許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您在8-10周后還沒有出現月經,則應該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了解身體的情況,從而及時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