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的定義及癥狀表現
黃疸是指由于膽紅素在血液中積累而導致皮膚、眼白變黃的現象,是一種常見的癥狀。在嬰兒出生后的幾天內,由于新生兒肝功能未完全成熟,肝細胞不能充分代謝和排泄血液中的膽紅素,因此部分嬰兒會出現黃疸。正常情況下,新生兒黃疸會在1-2周內消退。
黃疸癥狀主要表現在皮膚、眼白、口唇和舌頭等部位都會出現黃色或橙黃色。嚴重的黃疸癥狀還可能會出現發熱、食欲不振、無力等癥狀。
正常值范圍是多少?
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范圍比較廣泛,通常在出生后第2-3天開始,最早在出生后的24小時開始檢測黃疸指數。黃疸指數越高,黃疸癥狀越明顯。
黃疸指數的正常值范圍在日齡3天以內的嬰兒中為5-15μmol/L(0.3-1.0mg/dL),3-7天齡的嬰兒中為5-20μmol/L(0.3-1.2mg/dL),7-14天齡的嬰兒中為5-25μmol/L(0.3-1.5mg/dL)。
值得注意的是,黃疸指數僅是初步診斷黃疸的依據,如果嬰兒出現黃疸癥狀,需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影響黃疸的因素有哪些?
1.肝臟功能不成熟。新生兒肝功能未發育完全,無法充分分解和排泄體內多余的膽紅素。
2.貧血。膽紅素是由紅細胞分解后產生的,如果嬰兒體內紅細胞數量過多,就容易產生黃疸。
3.喂養不足。如果嬰兒缺乏足夠的母乳或人工奶粉喂養,會導致嬰兒體內血紅蛋白降低,從而導致黃疸。
如何預防和治療黃疸?
1.多曬太陽。將嬰兒暴露在陽光下,有助于促進皮膚和體內膽紅素的代謝。
2.適當補充營養。增加母乳或人工奶粉的攝入,可以補充嬰兒體內的營養和蛋白質,有助于促進膽紅素代謝。
3.醫院治療。如果黃疸癥狀嚴重,建議到醫院進行治療,醫生會根據嬰兒體重、黃疸指數、肝功等因素進行合理的藥物治療。
結語: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對嬰兒健康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需要家長們密切關注嬰兒的身體狀況,并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同時,科學合理的喂養方式和預防措施對于預防黃疸以及促進嬰兒健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