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漢劉邦酒官網
善于納諫。
舉例: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沛公)想要停在宮里在皇宮里休息,樊噲、張良上諫阻止,于是將秦國貴重寶物財物封在府庫里,把軍隊撤回到霸上(4)審時度勢,能屈能伸。
舉例:鴻門宴——“驅之鴻門,見謝項羽”。
驅車前往鴻門,面見項羽謝罪(5)知人善用。
舉例:“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才俊,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
(6)有人情味。
舉例:高祖還歸,過沛,留。
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高祖回京途中,路過小沛時停留下來。
在沛宮置備酒席,把沛郡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請來一起縱情暢飲。
挑選沛中兒童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
2. 漢邦劉氏酒
劉期貴,湖南省隆回縣七江鄉楊家村人,一個連初中都未畢業的農村青年,卻在國家、省、市、縣級雜志刊物上面發表了近50余萬以研究民俗文史文化為主的文字,其寫作技巧、文字功底及研究過程,讓專家都為之佩服。
著作貢獻
民間文學的舞者被北大教授約稿
從九十年代末期起,劉期貴開始著力搜集、整理流傳在民間的故事、傳說、典故、民俗等,再認真加以藝術創作后向報刊雜志投稿。
2005年2月,他陪同《民間文化》雜志社社長及省民協主席龍海清一行在該縣的虎形山瑤族鄉進行民俗考察、民俗采風,回來后寫了《瑤家婚俗——打滔》一文,發表在2005年省政協刊物《文史博覽》第5期。
不久《別開生面的瑤家習俗》一文又發表在2006年的《文史博覽》第3期。2006年底出版的《隆回文史》民俗專集登載了他的《還渡花愿》、《還慶賀愿》、《打符》、《慶媒習俗》等。同年《民間文化》第4期發表的《別開生面的梅山文化——慶娘娘》,2006年國家《民俗論壇》發表《濃郁的梅山風情——還慶賀愿》。
2008年上半年,北京大學人文學院陳子艾教授先后兩次向劉期貴約稿,陳子艾教授在《民間文化》雜志上看到劉期貴的反映梅山文化的民俗文章后,很是贊賞,便從各種渠道打聽到他的聯系方式。
原來,陳教授正與法國、德國的朋友主編一本中國社會鄉土宗教大全。收到劉期貴用手寫的文稿后,陳子艾教授來電稱:“我帶著老花眼鏡,用放大鏡才把你的稿子看完,但稿子非常好,讓人愛不釋手。”
劉期貴對文史也有研究,特別是對隆回籍諸多歷史人物作了深入研究。如2005年在《文史拾遺》發表《湘軍驍將劉虞笙》,發表在2006年《世紀》雜志上的《譚人鳳統組湖南“洪門會”》,發表在2007年的《世紀》雜志上的《徐君虎抓賭》,與李傳補合作撰寫發表在《文史拾遺》2006年第3期的《寶慶第一任地委書記彭鐘澤》。
2007年在《湘潮》雜志發表《魏源故鄉新武訓》,推介了十五大黨代表、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歐陽恩成的先進事跡,在《文史博覽》發表了《憶修建湘黔鐵路》。
2008年在《中國文學》發表了《拋牌奏職:巫教最隆重的法事》……。
除此之外,劉期貴對譜諜文化和宗族事業也頗有貢獻。譜諜,又稱族譜、家譜、家乘。九十年代以來,他先后在《中國譜諜研究》、《漢邦文化》、《姓氏文化》、《劉氏溯源》等雜志和書本上發表姓氏研究的論文十來篇。其中,《湖南劉氏的播遷史》、《義甫公與子羽公究竟有何關系》、《劉姓少數民族的源流與播遷》等文章曾在全國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