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女性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很多女性對此不以為然,直到久備不孕才擔心是不是痛經的原因;臨床上,將痛經分為生理性痛經和病理性痛經,生理性痛經多無大礙,不會影響女性的生育,而病理性痛經就不一樣了,時刻會對女性的孕育構成威脅。
生理性痛經
生理性痛經多是食用冷飲或貪涼等人為因素造成的疼痛,而且是有月經開始就有腹痛。一般來說,未婚女性的宮頸口比較緊,就好像大門一樣,門縫隙比較小。如果此時,精神緊張、過度勞累或是過多食用冷飲,就會在月經時形成血塊,而血塊要想通過狹窄的宮頸“大門”,勢必迫使子宮加快收縮,引起肌肉緊張,進而導致腹部疼痛。
病理性痛經
1、子宮內膜異位癥:
是指子宮內膜組織生長于子宮腔以外,如子宮肌層、卵巢或盆腔內其它部位,在激素刺激下也有周期性的“月經”出血,只是異位病灶的血出到盆腔里去了,刺激腹膜引起痛經,并與周圍鄰近組織器官粘連,痛經逐漸加重。
2、子宮腺肌病:
指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里反復出血引起的痛經,為本病的典型癥狀之一,且為繼發性、進行性加重,也可有月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部分病人合并有不孕。
3、慢性盆腔炎:
月經期盆腔因慢性炎癥充血,或慢性炎癥引起的急性發作,可引起腹痛加劇,患者多有不孕和急性盆腔炎病史,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活動度差,有的會有子宮后壁和盆腔的觸痛。
4、生殖道畸形:
生殖道畸形也可引起痛經,例如殘角子宮,一側是單角子宮,另一側子宮沒有發育好,和陰道不通,月經血不能引流到體外,刺激子宮就引起痛經了。或者是陰道斜隔,雙子宮中的一側子宮的經血流到一側不通的陰道盲端去了,這是陰道不對稱的縱隔所致。
5、宮內節育器:
痛經也可見于上環的婦女,此類痛經可能是由于環刺激子宮內膜產生的前列腺素增加而引起,子宮肌肉的排斥性收縮,導致下腹部痙攣性疼痛,環的位置不當或過大也容易引起子宮收縮,導致痛經。
綜上就是本文的全部介紹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女性一定要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特別是生理期更要注意。
正常女性月經的周期是在28天左右,延遲或提前一個星期都屬于正常現象,但是對于長期月經不規律的女性來說,則是屬于月經失調;臨床調查發現,月經失調的女性很難懷孕,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又為什么會這樣呢?
月經周期和女性孕育
月經周期不穩代表生育力正在降低。女性月經正常周期是28天左右,時間在21天~35天范圍內都屬于正常。如果月經周期過長或過短,都應引起重視。如果周期少于21天,很可能是因為黃體功能不足,從而出現黃體早衰。黃體功能不足會影響卵子發育,增加受孕困難。
即便能夠幸運受孕,也易因黃體早衰而造成不良妊娠。 如果月經周期超于35天,則可能存在多囊卵巢綜合征或卵巢功能低下的問題。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卵泡發育及正常排卵,增加受孕難度。月經周期不穩多與內分泌有關,應及時引起重視,并有意識保養卵巢。
月經量和女性孕育
月經每月按時"報道"并不意味著月經正常,月經量的多少也會影響生育。女人月經量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每月月經總量應在30-50ml范圍內,少于20ml則是月經過少,多于80ml則是月經過多。月經量過多多是內分泌失調導致的,體內雌激素不足,黃體功能不足,子宮內膜大片脫落,卵泡雖然發育卻無排卵,自然就無法受孕。
月經量過少的原因多為貧血、營養不良等疾病或精神壓力過大,過度勞累。這些原因可以通過營養調整,心理調節進行改善。但是月經量過多也可能是子宮發育不全、腫瘤、內分泌功能低下等疾病造成的,這些原因就使得受孕變得困難了。
痛經和女性孕育
很多女性在月經期間都會出現痛經的情況,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90%以上痛經為原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多對生育沒有什么影響。但繼發性痛經多是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造成的,且病因復雜,可能是子宮發育不良,也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內分泌異常、盆腔炎等引起的,這些疾病都會影響女性生育。
月經失調怎么辦
1、針對病因治療
對于病理原因,需要針對其具體病因進行相應治療;調整周期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單一或聯合的周期治療,也可用中藥治療。
2、日常護理
消除恐懼及緊張心理。經期注意保暖,忌寒冷刺激;注意休息、減少疲勞,加強營養,增強體質;盡量控制劇烈的情緒波動,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3、飲食調理
月經頻發的人,應少吃辛香料,少吃肉,少吃蔥、洋蔥、青椒,若月經總是遲來,宜少吃冷食多吃肉。經期第一、二天最好吃姜、雞肝或豬肝,多服用補血的食品。月經前煩躁不安、便秘、腰痛者,宜多食青菜、豆腐等,以調節身體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