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瓶紅酒能有多大的升值潛力?答案:900%

5424

一瓶紅酒能有多大的升值潛力?900%。

  在今年3月份的蘇富比紐約拍賣會上,一瓶備受關注的18升裝1995年份白馬莊(Chateau·Cheval·Blanc·1995),以45375美元的高價出售給了一位南美私人收藏家,遠遠高于此前預期的5000-7000美元,成交價比預期翻了9倍,升值幅度達到900%。

  同時,來自蘇富比的數據顯示,在蘇富比過去41年葡萄酒拍賣歷史中,2011年的葡萄酒拍賣全球總成交額高達8547萬美元,僅次于2010年的最高拍賣紀錄8827萬美元。

  而就在12月,香港的葡萄酒拍賣也迎來了新的里程碑,邦瀚斯香港2011秋季極品葡萄酒拍賣會的全部參拍拍品最終以高達120萬英鎊(約合1152萬元人民幣)的總成交價結束。包括了1988年及1990年羅曼尼·康蒂莊、1982年的柏翠莊一級2000年的拉菲莊。

  顯然,就在年終的拍賣市場上,酒品類尤其是高檔紅酒作為液體黃金,幾乎成為拍賣市場上的一枝獨秀。

  酒類拍賣持續火爆

  毫無疑問,酒品的拍賣成為了今年拍賣市場的一匹黑馬。

  來自國內首份紅酒投資的專業報告——《尋找紅酒投資牛市中的投資機會》顯示,2001年以來,頂級年份投資級紅酒價格大幅上漲,其中,以拉菲為代表的品種年均漲幅都達到了30%。與此同時,根據倫敦國際紅酒商交易協會的統計,一箱12瓶裝1982年出品的拉菲紅酒的價格,在最近十年里累計上漲近9倍,高達857%。同一時期,黃金的漲幅僅有4倍。如此火爆的市場并非偶然,“因為與往年相比,青睞酒品的投資者越來越多”。北京歌德拍賣有限公司中國名酒部高級經理劉劍鋒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在蘇富比今年的拍賣中,倫敦葡萄酒拍賣的總成交額為2719萬美元,成為蘇富比倫敦41年葡萄酒拍賣史中年度最高的拍賣額,比2010年的2097萬美元增長了30%。而在今年9月舉行的香港葡萄酒拍賣會上,一箱12支“Vosne Romanee Cros Parantoux”紅酒最終也以73.2萬港元(約合60萬元人民幣)成交,較之前估價高出近1倍。

  “顯然,這是由于今年全年參與酒類拍賣的拍賣公司、拍賣場次以及參與競拍者都遠多于往年;而且酒類拍賣的影響力比去年更加廣泛,市場反應更加火爆。”劉劍鋒表示。

  除了蘇富比,12月初,佳士得拍賣行在倫敦拍賣了816瓶酒窖的拉菲葡萄酒,而寶龍(Bonhams)、Acker·Merrall & Condit等知名拍賣行也都在2011年年末的拍賣會上相繼推出優秀的紅酒拍賣品。其中不乏價值百萬美元的羅曼尼·康蒂、酒窖拉菲、窖藏優質的意大利和加州葡萄酒。

  實際上,從今年年初開始,紅酒市場就呈現出一路飆漲的態勢,除了頂級紅酒,包括五大酒莊的小年份品種也異軍突起,價格持續上漲,上述首份紅酒投資專業報告顯示,目前小年份品種在上海紅酒交易中心的交易價格大約在3500元到4000元每瓶之間,預計未來6個月將延續上升行情,全部品種的價格均有望超過4000元每瓶。

  “紅酒之所以備受追捧與如今另類投資方式的走俏不無關系”。一位拍賣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根據招商銀行的一份調研報告,今年約70%的富裕人士傾向于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獲得中等收益。也正因如此,這部分人群的財富目標更加多元化,黃金、私募股權、藝術品、紅酒、高檔白酒等另類的投資方式也成為其青睞的投資領域。

  劉劍鋒表示,與紅酒的火爆相比,國內的酒品拍賣也異常火爆,因為僅從北京歌德酒類的2010年春、秋兩次拍賣和2011年春、秋兩次拍賣來看,四場拍賣成交金額分別是500萬、3000萬元、7400萬元、1.5億元。其中,國內市場早期陳年茅臺酒的成交價也一直居高不下。

  “比如北京歌德去年春拍的一瓶茅臺酒以103萬元成交,今年拍出的一瓶50年代茅臺酒則為103.5萬元。”上述人士表示,除此之外,不管是陳年茅臺酒還是五糧液、董酒、汾酒等,目前的價格普遍都有較大的增長,增長區間在30%-100%左右。

  市場仍存升值空間

  不過,在劉劍鋒看來,盡管酒品拍賣在2011年熱度不減,高價頻出,但這絲毫不會影響2012年的市場,“我們預計,未來一年此類投資仍將繼續升溫。”

  “首先,今年從市場整體來說,由于酒類拍賣尤其是中國名酒拍賣,是拍賣場上的一個新品種,因此總體上處于增長狀態;其次,酒類拍賣市場的規模在持續大幅擴張;第三,就是購買人群的數量明顯增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解陳年中國名酒拍賣的情況,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名酒愛好者的隊伍中來。所以,對于未來酒類拍賣市場,我們的判斷是參與的人會越來越多,規模也會越來越大,整體的價格也會逐步提高,整個酒類產品的拍賣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劉劍鋒表示。

  盡管如此,接受采訪的部分業內人士也指出,酒品在拍賣火爆的同時,卻并不能掩飾其存在的風險性。

  北京一家拍賣行的部門經理張凡私下向記者表示,酒類的投資在過去十年,尤其是近兩年間,漲幅幾乎達到了驚人的程度,“而正是這樣快速的漲幅讓包括紅酒、白酒在內的投資積累了一定的風險。”

  他指出,作為快速消費品的一種,酒類投資實際上與目前火熱的黃金投資相比,“差別很大”,因為“黃金是天然的貨幣,是優秀的抗通脹的載體”,但酒類只是消費品,“尤其是白酒,今年在拍賣中頻繁出現天價的茅臺,實際上炒作的意味已經超出了本身的價值。”

  此外,受到儲存條件的限制,酒品的味道也有很大影響。“比如存儲過久的白酒,一旦保存不當等,很可能味道還不如現在新出產的茅臺酒。”同樣,一瓶一兩百年的紅酒聽起來似乎非常誘人,但由于紅酒的保存條件往往要求甚高,比如對于溫度、濕度的條件等,很難做到一兩百年不變,而條件一旦出現變化,酒的味道自然也就會大打折扣。而且市面上超過99%的紅酒都不具備陳年能力。

  “更何況,目前國內市場酒品的投資變現渠道比較狹窄,主要是拍賣會,在這種情況下,資金充裕的時候,這些消費品往往投資價格上漲很快,但一旦流動性緊縮,那么跌下來的也就是這些前期漲幅過快的投資品種。”該業內人士透露,因此,投資酒品也應從自身情況出發,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