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的惡露是產婦排出的子宮內膜剝脫物,其顏色和量的改變可以反映出產后恢復的情況。惡露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顏色有所不同,本文將為您分別介紹。
一、大出血期(第一至三天)
1.顏色:鮮紅色
在分娩后的一至三天內,產婦的陰道排出的惡露顏色為鮮紅色,類似于月經來潮的情況。此時惡露量多、質地較稀,甚至可能出現大出血情況,需要格外注意。
2.產生原因
大出血期是由于子宮內膜在分娩時被剝脫,而且產后子宮在愈合的過程中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這個階段的惡露顏色為鮮紅色。
二、少量期(第四至十天)
1.顏色:棕紅色
進入少量期后,惡露量逐漸減少,顏色也從鮮紅色變為暗紅色或棕紅色,質地逐漸加稠,有時還夾雜著惡臭的氣味,但不用過于擔心。
2.產生原因
這個階段的棕紅色是由于分娩時毛細血管的破裂和組織的恢復造成,產后的宮頸、陰道及后產道的黏膜也需要較長時間愈合,所以顏色有所變化。
三、少量階段(11天至40天)
1.顏色:黃白色
進入最后一個階段,惡露量基本上已經停止,此時的顏色變為淺黃色或者黃白色。這表示著產婦的身體已經基本恢復,應注意保持休息,避免勞累。
2.產生原因
變換到黃白色主要是由于白種細胞排泄的脫落的子宮內膜、組織塊和分泌物含有的物質混合,也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總之,惡露隨著時間的推移顏色逐漸加深,體積逐漸減少的情況,但是如果這種情況延續時間過長,惡露量過多,惡露時有惡臭氣味,出現其他不適癥狀,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