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王貢天時酒價格,文王貢酒天時系列

5424

 公元前1046年2月22日甲子節,商都城外原野某地,旌旗飄揚,黃沙滾滾。兩軍交戰,互相廝殺。突然,其中一支軍隊前面的士兵叛變回去了。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這支軍隊非常混亂。不到一天,全軍覆沒。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牧野戰役。勝利者是周武王的軍隊,失敗者是商紂王。這一天,他絕望了,在高鹿臺自焚。一個繁榮了600年的帝國就這樣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王朝——周。   

  

  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似乎就發生在一瞬間。一切真的那么簡單嗎?人背對自己是一種自發的行為嗎?商朝的滅亡,真的只是因為紂王以女人為榮,腐朽暴虐。她活該嗎?周君贏了,是王武以德服人,這是天意嗎?   

  

  大家都認可的事實,偏偏不一定是真相。   

  

  唐葉楓,歷史作家,多年文史類節目編導,基于大量先秦時期商周金文、簡牘等最新考古資料,創作了《簡說西周史》,逐步展現了一些重要史實較為可信的方面,串聯起一個更加真實、系統的西周。   

  

  在參考該書的基礎上,本文將重點討論歷史上關于紂王的一些可能的錯誤,以及王武贏得戰爭的關鍵原因。綜合起來,這兩個方面恰恰是奠定西周基礎的歷史。   

  

  文王貢天時酒價格,文王貢酒天時系列   

  

  

一、紂王真的只是一個昏君嗎

  


  

  :偏袒妲己,殺害叔父,傷害忠臣,這一長串的事跡讓我們在腦海中給紂王貼上了放蕩殘暴的標簽。   

  

  這樣的君主亡國,順應民心。   

  

  然而,這就是全部的真相嗎?   

  

  看過一些相關書籍的人應該記得,所有故事的開頭都有一個觀點。當紂王十幾歲時,他非常聰明,口才好,勇敢。嗯,一個人的勇敢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為什么一個人的智力會分分鐘消失?況且,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和他對快樂的渴望似乎并不沖突。既然智商還在,那他真的是為了享樂而不顧國家嗎?那他享樂的基礎在哪里?   

  

  商朝文字與記錄的不全面,勝利者的丑化,后世的揣想,片面地定義了紂王這個形象。   

  

  紂王是一個暴君,但他不是一個不想進步的壞國王。這里有一些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繼位之初封“三公”。   

  

  《史記》記載紂王繼位之初,進行了一次重要的人事調整,任命周侯姬昌、歸侯、鄂侯為“三公”。雖然這是紂王的臨時任命,沒有明確的責任和分工,但它傳達了一個信息:我在紂王很看重你,所以我請你做我。   

  

  在傳統史書中,這三個人都是圣賢。紂王此舉并不一定意味著用他們的名字作為圣賢。當時周在西商,北有鬼國,南有湖北。紂王封三公,顯然是為了保住三通門戶:我這么尊重你,你敢鬧事?   

  

  當然,戰勝三國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此刻,東方一片混亂。   

  

  征討東夷二十年。   

  

  東夷是古代文獻中商朝東方部落的總稱。紂王征服東夷,一方面是因為東夷不聽話,三百年來屢違商業環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東夷擁有3354鹽這種重要的戰略物資。20世紀50年代,山東東營、濰坊等地發現大量商代鹽灶,就是有力的證據。   

  

  商代甲骨文記載最完整的東征時間是9-10年。他用了200多天才親自入侵東夷。經過50多個重要地方,與東夷人激戰一個多月,活捉了他們的君主,然后靠打獵建立軍隊。戰爭的規模是巨大的。   

  

  征服紂王東夷的戰爭一直在進行。唐葉楓在《簡說西周史》年提到了二十年,最后把山東的濟南、泗水、滕州一帶的土地推到了山東的渭河、沂河一帶,這一點有商代晚期的商文化遺址可以證明。但戰爭始終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連年征戰,國力盡失。所以 《左傳》 發出了“紂克東夷,而隕其身”的論斷,意思是說,商朝的內耗,為日后的滅亡埋下了隱患。.不得不充分發揮其暴君的特長,加速對地頭蛇的盤剝,這加深了王朝內部以及與各王侯的矛盾   

  

  東征時,紂王發現了一個很不好的情況,就是周國日益強大,成為心腹大患,于是做了一件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把周后姬昌軟禁起來,7年后釋放。   

  

  紂王為什么軟禁和釋放姬昌?   

  

  其實,紂王軟禁和釋放嵇昶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在姬昌入獄之前,同為“三公”的鬼侯、湖北侯已經被殺。他們之所以不殺他,是因為周的勢力比其他兩個國家強大,周若造反會導致西方一系列的混亂。此時商朝主力被牽制在東夷,無法伐周。   

  

  既然如此,為什么姬昌后來被釋放了?包括《史記》,史書一直記載著周人貢獻眾多美女和珍寶的原因。既然這么簡單,為什么周人早就去了呢?   

  

  20世紀90年代,一批從海外歸來的戰國楚竹書(因收藏于上海博物館而得名“尚波竹簡”),其中一篇《古文《容成氏》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理由。文章稱,紂王的暴政使九國(不一定是實數)對商賈造反,而當時商賈與東夷的戰爭還在繼續,商朝硝煙彌漫,國內外都是被迫如此。   

王將姬昌釋放,讓他去平叛,而姬昌也是求之不得,立馬大表忠心。恰好此時周人來進貢,紂王正好借坡下驢,放了姬昌。


  

與《容成氏》結合,《史記》在“紂王得寶放姬昌”的后面,說紂王封周候為“西伯”(西方諸候之長),并賜給他象征征殺大權的弓、矢、斧、鉞,也就合情合理了。

  

通過以上三件事情,我們不難看出,紂王并非昏庸無能,于人事,于興武,他都有自己的打算。當然,他也絕不是一個好君主。

  

紂王也許沒有想到,歸國后的姬昌,再也不會乖乖等待下一次的噩運了。從此以后,韜光養晦,招賢納士,全面布局,他干了一個有腦子的人都會干的事情。

  

歷史的每一步都精確無比,絕無偶然。一切,都在指向一個必然的結局。

  

文王貢天時酒價格,文王貢酒天時系列

  

二、武王伐商為什么能一舉成功

牧野之戰的勝利,是標志武王克紂成功的直接歷史事件,但它卻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在它前面,有著長長的鋪墊,遠點說,有周國歷代主君的勵精圖治,近處看,就少不了武王他爹文王的全面布局,及武王自身的謀劃。


  

原因之一:文王的戰略布局

  

文王就是姬昌,這里有必要先交代一下這稱呼變化的原因。姬昌被紂王釋放回國不久,就因為某種原因占卜得到瑞兆,于是受“天命”稱王,升級為文王,據《帝王世紀》和《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文王受命元年是姬昌42年,相當于紂王16年。當然,這事是在國內悄咪咪進行的,在外,文王仍是紂王忠心不二的臣子。

  

稱王之后,文王就開始進行紂王安排的平叛工作了,《容成氏》記載的九國名單如下:密須、黎、鄂、崇、鹿、郍、豐、鎬、石。而《史記》記載,文王受命后,征討的第一個國家是犬戎,上世紀九十年代出土的“文王玉環”,則證實文王還聯合唐國滅了賈國,時間大約在伐黎之前。

  

這些國家,一部分當然是真正叛商的國家,但它們的共同特征,卻是都占據著周進攻商的交通要道!來看看幾個重要國家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了。

  

密須國。位于周的北面,歷來是西方戎族進入關中的交通要道。

  

黎國。與商朝都城安陽隔著太行山相望,航空距離僅一百公里,是太行八陘中的第四陘,滏口陘的西入口。說到這里,我們得先解釋一下太行八陘。太行山縱貫河北,河南和山西之間,是華北平原和山西高原的天然分界線,其深處有八個地勢險要、崎嶇難行的峽谷,可以溝通河北平原與山西高原。這就是太行八陘,自古以來是我國軍事要塞。從黎國以北通過滏口穿過太行山,就離安陽不到三十多公里了,可以說,黎國就是商都的西大門。

  

鄂國。位于黃河以北,據殷墟卜辭所說,它是商朝重要的糧食產地和田獵區,西面有太行八陘的第一陘軹關陘,北面有第二陘太行陘,歷來是河南進入山西的交通要道。商代討伐山西一帶的方國,基本上是從鄂國出發。

  

崇、鹿、郍。攻克了這三個國家,周人就控制了黃河南岸地區。

  

總之,這些國家都是周國進攻商朝的障礙,可見,文王打著為紂王平叛的旗號,實際上卻在削弱商朝的勢力,為以后滅商掃清道路。

  

武王伐紂時的八個盟國,也是文王時期建立的,漢代經學大師鄭玄在《詩譜》中說的:“文王之道,被于南國”,可以作為佐證。八國中至少有一半的國家,位于今天的湖北地區,可見當時周國影響力的深遠。

  

至此,周國從北、西、南三面,形成了對商都安陽的戰略大包圍。

  

文王貢天時酒價格,文王貢酒天時系列

  

原因之二:武王的厚黑之術。

  

雖然文王在事實上,已經奠定了周滅商的基礎,但具體負責操盤的武王,如果沒有相當的謀略,文王的夢想大概也只能成為泡影。文王在完成全面布局后,就撒手西去,繼位后的武王,對文王留下的體制和人事,幾乎沒有做任何變動,自然也繼承了文王的遺愿,致力于伐商的準備。

  

對內,武王選賢舉能,規范法度,獎勵農工,發展經濟,提升武備,打造的是和紂王完全不同的人設形象:以德服人。這點我們就不具體說了。

  

對外,我們的仁君武王,用的可就是厚黑術了。在弟弟周公旦、重臣姜子牙、召公奭等人的幫助下,他在商朝實施了不少“搗亂”。《逸周書豐保解》記敘了一些具體的手段:給紂王和他的寵臣送美女珍寶,讓他們沉迷享樂不思進取;派能工巧匠給紂王修宮殿,制造奇巧之物,消耗商朝的國力;制造流言蜚語,讓商朝人心惶惶;陷害忠良,幫助奸佞升官;挑動商朝和其他諸侯國的戰爭;挑撥君臣關系等等。《韓非子》和《呂氏春秋》也有類似的記載。

  

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在商朝培植了內奸,成為牧野之戰取勝的關鍵因素。

  

這內奸,分別是紂王的庶兄微子啟,重臣膠鬲。公元前1047年,紂王殺了叔叔比干,趕走貴族箕子后,逐步清除異己,實施中央集權,同時準備抽回東夷的兵力,全力討伐正在日益壯大的周國。可惜,紂王的計劃還沒有成功實施,武王就已經得到了消息,先一步開始了伐商的征程。

  

文王貢天時酒價格,文王貢酒天時系列

  

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日清晨,周軍直達朝歌郊外,以三萬左右兵力,對戰商朝將近五萬人馬。微子啟與膠鬲指揮部分商軍反戈一擊,造成商軍大亂;姜子牙作為前鋒將領,乘著戰車直搗商人戰陣最薄弱的地方;武王則批揮人馬沖進姜子牙打開的豁口,一場慘烈的廝殺直到下午才結束。

  

縱觀前文,如果說紂王失德與商朝的困境,是周獲勝的“天時”,那文王布局,就為周謀得了“地利”,武王與幾位重臣的外交,則爭取了“人和”。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西周誕生了。

  

參考:《簡說西周史》,唐封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