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大牌就一定全是好東西么?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大牌在配方和膏體的穩定性和敏感度方面,確實有其天然優勢,然而他們為了能讓產品賣出高價,在產品配方的包裝和營銷功力,不得不讓人驚嘆,什么“深海巨藻”,什么“媲美微整形”,實在是讓很多妹子迷失了方向。
接下來我們就來818那些化妝品大牌中的假大空,盡量以圖片為主,不耽誤各位寶貴時間!
? 第一發:蘭蔻微整精華 Lancome VISIONNAIRE
“曾經被微整形所吸引?現在重新考慮!”這句話一直存在于小編的腦海里,根本縈繞不去,因為實在太牛掰,一個護膚品能干掉一個整形醫院,你讓韓國棒子們苦情打造的整形帝國情何以堪啊。首先發現問題的是微博大V用戶“美容大王與化學家”,在對其產品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后,炮轟這一產品根本沒有微整形的功效,“美容大王與化學家”解釋所謂茉莉酮酸酯其實是一種植物荷爾蒙,與抗衰老沒有半毛錢關系,只是品牌營銷。英文名稱里腫么也找不出整形字眼,國外官網也沒說微整效果,中文網站上說道LR2412成分,宣稱五分鐘手上皺紋消失,可是你不是護手霜啊,呵呵~因為都被硅填平了。
? 第二發:LaMer 海藍之謎神奇面霜
如果就來談成分表這件事的話,我覺得海藍之謎敢承認自己是第二的話,絕逼沒有人敢稱第一,她們家的配方師絕對可以媲美神農氏。名不經傳的大眾配方,經過海家一包裝,立馬高大上,配方包裝哪家強?lamer 當仁不讓。深海巨藻到底是個啥?如此高價的產品居然用的是最便宜最傳統的保濕成分:礦物油、凡士林和甘油,防腐劑是最沒口碑的CMIT和MIT。
? 第三發:Dior 小紅瓶
自打小黑瓶開始,就開啟了消費者喜愛的各種昵稱瓶時代,雅詩蘭黛小棕瓶,玉蘭油大紅瓶,歐萊雅小雙管。這不迪奧不好好賣自己的那高大上的蘊含冰島冰川水的“雪精靈”,卻賣起小紅瓶。洋洋灑灑57種成分,“注冊商標”成分組的說法基本上是為了方便忽悠,酒精太多,填皺紋聚硅氧烷是主力,氫氧化鈉濃度限值是分界線,后面三分之二的成分基本上算陪練。
? 第四發:Fresh黑茶(紅茶)瞬間修護面膜
一個普普通通的泥膜糊在臉上15分鐘就洗掉,記住不是免洗,能帶給肌膚什么樣的使用效果吶?最大的槽點是成分表里根本沒有明確的黑茶(紅茶)成分。
? 第五發:Fresh黃糖面膜(Sugar Face Polish)
僅僅用普通細砂糖、蜂蜜和凡士林就可以實現的去角質功能,這款面膜用了24個成分。50多美元的售價能買多少黃糖和蜂蜜?
很多進口品牌往往極盡忽悠之能事,很多用普通食材DIY就可以解決的去角質功能(普通細砂糖、蜂蜜和凡士林,好奇妹可以試下),人家非要給你添加24個成分,好的吧,所以50多美元。
? 第六發:Fresh玫瑰潤澤保濕面膜(ROSE FACE MASK)
玫瑰面膜?不存在,這款面膜可以改名叫防腐劑大全面膜,其中居然含有5種Paraben類防腐劑,絲芙蘭狗血事件中幾乎搜集了9種防腐劑。這哪里是敷面膜,這根本是往臉上涂抹防腐劑。
? 第七發:希思黎全日呵護精華乳
售價398美元的這款精華乳在官網上被標記為“Cult Product”。如果硬要說不是全能,理解為風靡也勉強應付,最大的問題是防曬的主要成分是釋放自由基,內含的抗氧化成分其實就是搬起板凳砸自己的臉。
? 第八發:發光面膜GLAMGLOW
一堆裝逼的土,一堆裝逼的植物萃取,一堆裝逼的香氛添加。人家非要把詞源(Kaolin)就是我天朝景德鎮的高嶺土寫成“法國海粘土”,一堆早已落后的防腐劑,應該出自包豪斯學院畢業的包裝大咖之手。
? 第九發:希臘天然品牌珂諾詩Korres
這個應該算是裝逼中的王者,最牛的是說其產品靈感源自于“諾貝爾”科技的啟發,光聽聽也是醉了,所謂“抗衰老”純屬扯淡,一點兒滋養成分沒有,只靠大量聚硅氧烷把皺紋填平,希臘化妝品,奇葩中的驚奇葩,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