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酒出現在全州,而不在別的地方,有其深刻的根源。這種根源首先在于全州這一地域所居住的人民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同其他地方的人類爭甚至靈長類一樣,有共同的酒類愛好。唐人李肇所著《國史槽》就曾經記錄過置酒捕猴的辦法。如果襲用老譜,至今仍然可以使猿猴上當。猿猴嗜酒,也會“造酒”。清代文人李調元在他的著作《粵東筆記卷九》中記敘:“瓊州(今海南省)多猿……。嘗于石巖深處得猿酒,蓋猿以稻米百花所造,一石六輒有五六升許,味較辣,然極難得?!鼻宕牧硪环N筆記小說《清稗類鈔·粵西偶記》中也說:“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笨芍獌蓮V地方曾經連猿猴也會“造酒”,何況人類!所以要考證全州釀酒的歷史恐怕需要追溯到當地人類的初始階段。當然,今日的全州人,并非完全是當地初始居民的后代,其先祖大抵遷自中原,“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的技術必定會隨之帶到嶺南??梢酝茢?,今天的湘山酒白酒必定與上述歷史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人類好酒的天性是釀酒的不竭動力,是湘山酒長期蘊育發展的深刻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