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香味成分種類有醇類、酯類、酸類、醛酮類化合物、縮醛類、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臺物和呋喃化合物等。
說到醇類,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乙醇,沒錯它是主要的香味成分之一。除了它,還有異戊醇、異丁醇和正丙醇,而且在濃香型和醬香型白酒中還含有一定量的正丁醇。酯類在各種香型白酒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形成酒體香氣濃郁的主要因素,白酒中主要有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等等。酸的話主要有乳酸、乙酸、丁酸和己酸等有機酸類,是影響口味的主要因素。醛酮類化合物包括乙醛、2,3-丁二酮和3-羥基丁酮等。芳香族化臺物、含氮化合物以及呋喃化合物,是醬香型白酒的特征,也是醬香型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
如何降低白酒辛辣感
1、勾調
傳統上認為酒是由酸、甜、辣三種味道復合而成的,通常如果諸味協調的話,是不應該出現辣味的。通過使用不同年份的調味酒和新酒相互勾調,使酒體諸味協調從而掩蓋酒體的辛辣感。如果勾調合理,即便是“三精一水”的新工藝白酒也不會有辛辣的感覺。
但所謂“不辣”不是真的不辣,而是“顯得不辣”,因為醛類物質并沒有因此而消失。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香型的酒,如濃香和醬香,因為香味物質的不同,對口腔刺激程度不一樣,也會感覺辣味不同。
2、陳釀
剛生產出的新酒,雜質多,口感辛辣,當酒長期儲存在陶罐這種有細微氣孔的容器中時,一些低沸點的不溶性的氣體或液體,如硫化氧、丙烯醛及其他低沸點的醛類、酯類能夠自然揮發,所以新酒經陳放老熟后,辣味減輕。
白酒為什么辣
純酒精在味覺上是“微甜”而不是“辣”,白酒中的成分比較復雜,除了水之外,還有醇類、醛類、酯類、酚類、酸類……這些物質共同構成白酒的口感和風味,當然也包括辛辣的程度。而造成白酒“辛辣”的原因主要是醛類物質,其中含量多的成分是乙醛。
白酒中醛類含量越高白酒越辛辣,品質自然也更差,大多數酒廠會選擇陳釀、勾調等方法降低白酒辛辣感。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白酒
醬香型白酒和濃香型白酒的區別除了原料和工藝的不同外,對消費者而言,直接的區別就口感的不同,醬香型白酒一般入口的味道比較重,很多消費者不太適應,尤其是頭三口,但三口以后,醬香型白酒是越喝越順,感覺比較好,尤其是以茅臺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不上頭,就是喝醉了,喝吐了,都不會出現的現象,我想,這也是茅臺在政界、軍界和商界比較受青睞的主要原因吧,喝多了也不會因為上頭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濃香型白酒則和醬香型白酒相反,濃香型白酒口味輕,入口比較順,但喝到后面,是越來越喝不下,反應較重,喝多了容易上頭,尤其是低檔的濃香型白酒,反應更厲害,畢竟是食用酒精加香精勾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