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飲酒與養生保健「養生酒養生嗎」

5424

古人對飲酒與養生保健的關系早就有所認識。《詩經.豳風》中便載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稱彼兕觥,萬事無疆"的詩句。上句的意思是說用酒幫助壽嘉,下旬的意思是說舉杯敬酒祝長壽,都把酒和長壽聯系到了一起。古人飲酒養生的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常飲質量好、度數低的酒

古人對酒的品質十分講究。早在周代,酒便有了《五齊》、《三酒》之分。《周禮.天官冢宰》裁:"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緹齊,五曰沉齊。""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五齊是按酒的情獨及味的厚落分為五等,三酒是依據酒的釀造時間和長短而劃分的。《呂氏春秋》說"圣人蔡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毒得長焉。長也者,非短而績之也,畢其數也。畢數之務,在乎去害。何謂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成五者充形,則生害矣;……凡養生,莫若知本,……凡食,無(勿)強厚味,無(勿)以烈味重酒。"認為不應該飲用那些度數高而質量低的烈性酒,而應該適量飲用一點味淡而質量最好的酒,這一觀點深為后世注重養生的人所重視。究竟什么樣的酒算是好酒呢?清人顧仲在《養心錄》中有過一段精辟的論述:

以陳者為上,愈睞愈妙。暴酒(指倉促釀成的酒)切不可飲,飲必傷人。此為前列。酒戒酸,戒獨,戒生,戒狠暴,戒冷;務清,務潔,務中和之氣。或謂余論酒太嚴矣。然則當以何者為至?口:不苦,不甜,不成,不酸,不辣,是為真正的好酒。又問何以不言戒淡也?日:淡則非酒,不在戒例。又間何以不言戒甜也?日:昔人有云,清烈為上,苦次之,酸次之,臭又次之,甜斯下矣。夫酸臭豈可飲哉?而甜又在下,不必列戒例。又曰:必取五味無一可名者(即苦、酸、辣、甜、成五味中任何一種味道都不突出一飲,是酒之難也。……蓋苦、甜、成、酸、煉者必不能陳也。如能陳即變而為好酒矣。是故陳之一字,可以作酒之性矣。

由于條件所限,古人雖然無法準確地測定出酒中所合的各種成分,但他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所得出的經驗卻是非常具有科學性的。根據現代科學測定,酒液中酒精含量較高,有害成分也就越高。如蒸餾酒和發酵酒比較,有害成分主要存在于蒸餾酒中,而發酵酒中都相對較少。高度的蒸餾酒中除合有較高的乙醇外,還合有雜醇油(包括升戊醇、戊醇、異丁醇、丙醇等)、醛類(包括甲醛、乙醛、糖醛等)、甲醇、氫氧酸、鉛、黃曲霉毒素等多種有害成分。人長期或過量飲用這種有害成分含量高的低質酒,就會中毒。輕者會出現頭暈、、胃病、咳嗽、胸痛、惡心、嘔吐、視力模糊等癥狀,嚴重的則會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而低度的發酵酒、配制酒、如黃酒、果露酒、藥酒、奶等,有害成分極少,卻富合糖、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開始的時候,古人認為質量較高,有利于的酒主要有黃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后來才發展到白酒及以白酒為原料的各種藥酒。

發酵而成的黃酒是較古老的酒之一。合有豐富的氨基酸、多種糖類、有機酸、維生素等,發熱量較高。自古至今一直被視為養生健身的"仙酒"、"珍漿",深受人們喜愛。這也是紹興等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為宮廷和國宴用酒的重要原因。葡萄酒合有校多的糖分和礦物質以及多種氦基酸、檸檬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是古人喜愛的一種養生酒。三國時的魏文帝曹丕曾經盛贊它"甘于曲蘗,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唐太宗李世民不僅十分喜愛飲用,而且還親自督造。大臣魏征擅長釀制葡萄酒,他曾親自寫詩稱贊他釀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新修本草》已將葡萄酒列為補酒,認為它有"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的功效。元人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稱它有;調中,耐饑強志的作用。李時珍也說葡萄酒有駐顏色、耐饑寒的作用。高濂在《運生八箋》中也將它列為"養生酒"。

桂花酒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為古人所飲用。屈原在《九歌》中說:"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這種祭司儀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釀制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漿等古人認為桂為百藥之長,所以用桂花釀制的酒能"飲之嘉千歲"。《四民月今》載,漢代桂花酒是人們敬神祭祖的佳品,祭司完畢,晚輩向長輩敬此酒,長輩們飲此酒后便會長壽。除此而外,桂花酒還是人們宴賓待客的上品。《漢書.禮樂志》說:"尊桂酒,賓八鄉。"不少封建帝王還將桂花酒作為禮品賞賜給大臣。歷代文人士大夫對桂花酒也贊不絕口,白居易曾有"線惠不香饒桂酒,紅櫻無色浪花細"的詩句來贊美桂花酒。宋代蘇軾更作有《桂酒頌》,可見古人對桂花酒的珍愛。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藥用和食用價值。魏文帝曹丕認為菊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蘇軾也認為菊花的花、葉、根、責"皆長生藥也"。漢代,人們已用菊花釀酒。劉款《西京雜記》裁:"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古人認為菊花是經霜不凋之花,所以菊花酒可以抗衰老。《本草綱目》等醫書說菊花有去風、明目、平肝、清熱等功效,對老年人的聽覺、視覺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睞,是重陽節的必備之物。此外,椒柏酒、莒蒲酒、枸杞子酒、蓮花酒、人參酒、袂苓酒等等滋補酒,也均是養生益壽的好酒。做酒趟員節制飲酒,一向是古人極為重視的養生之道。他們認為飲酒的目的在于"借物以為養",而不能"身為物所役",飲酒必須量力而行,適可而止。酒再好,如果不加以節制,也會損害身體的健康。鑒于獨飲濫飲的害處,古人一直致力于用法律的手段來禁酒,用道德訓誠來勸人們自覺節飲和戒酒。《易經》、《詩經》等懦家的經典里都有勸告人戒酒或節飲的箴規。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說"久飲酒者潰髓蒸筋,傷神損壽。"唐代以嗜酒、自稱"醉翁"的白居易,也說"佳肴與旨酒,信是腐腸膏。"宋代詩人蘇軾也十分強調節飲的重要性。元代忽思慧《飲膳正要》云:"飲酒過多,喪身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