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貴州醬酒企業必看 五部門首次聯合解讀《赤水河醬酒保護條例》

5424

國白酒網】2月27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新聞發布會。

會上,貴州省生態環境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陳莉,貴州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楊洪民,貴州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胡勇,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汪家強,貴州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一處處長李明德分別代表五部門就《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01

貴州為醬酒生產劃紅線

去年12月2日,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官網發布消息,正式發布《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于2023年3月1日(后天)起施行。

由于該《條例》針對“串酒”和“違規添加”等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和處罰細則,并對違規排放、違規建設等新增數條處罰規定,同時在實施范圍上還表示在赤水河流域內其他香型白酒也要求需參照執行,因此一經發布便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在當天的會上陳莉表示,《條例》主要是通過“源頭控制”的預防制度、“永續發展”的指導制度、“有機綠色”的供應制度、“微生物群”的保護制度、“質量管控”的監督制度,這些制度促進醬香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生產環境高水平保護。

一是構建“源頭控制”的預防制度,促進醬香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條例》明確要求在制定規劃內容中重點突出赤水河流域產業保護有關內容,在協調處理好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關系的前提下,通過建立省級指導、市級統籌、縣級負責的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產區保護規劃責任落實體系,做好產區的分區保護和分類治理,加強產區空間管控,引導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逐步向產區聚集,非釀造生產功能向赤水河流域產區外疏解。

《條例》在建設項目審批中設置產業準入與環保準入的“雙重準入”規定,在生態承載力允許的范圍內優先發展優質企業,保障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產區這個最適宜優質醬香型白酒生產釀造的區域和空間利用,最大程度地優化土地資源,實現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產業可持續發展。

《條例》對新建、改建、擴建等提出更嚴格的要求,“三建”項目需要在區域環境承載力限度內批準建設,不能超出區域生態環境所能承載的最大限度。

二是構建“永續發展”的指導制度,確保生產環境高水平保護。明確了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監測預警機制。

三是構建“有機綠色”的供應制度,促進生產資料可持續供給。

通過對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產區水資源的統一調配,合理利用水資源,統籌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產區水資源合理配置、統一調度和高效利用,加強生態流量管控,為優質醬香型白酒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水資源。與此同時要求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使用先進節約用水技術、工藝和設備,采取循環用水、綜合利用等措施,降低用水消耗,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

加強原料種植基地建設,《條例》規定鼓勵醬香型白酒企業采取訂單種植、規模種植、有機種植等方式推動原輔材料產業可持續發展。明確窖泥窖石分區管控制度?!稐l例》明確赤水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開展醬香型白酒生產所需窖泥、窖石等用料資源的開采規劃和管理工作,劃定限采區和禁采區,加強窖泥、窖石等用料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四是構建“微生物群”的保護制度,保障菌落菌種適宜的環境。

五是構建“質量管控”的監督制度,確保醬香型白酒產品品質。

明確建立醬香型白酒清潔生產以及污染物排放等標準體系、企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依法公開企業相應信息,嚴懲企業失信行為。加強品質保障,《條例》對醬香型白酒生產過程中直接或間接添加食用酒精和非醬香型白酒自身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質作出禁止性規定,并明確赤水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應當開展醬香型白酒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工匠、技術人才等的認定、管理、培養,規范醬香型白酒生產技術和文化傳承。

陳莉透露,《條例》的主要創新有三個方面,一是明確了生產環境的法律概念,首次從法規層面明確“生產環境保護”概念,既包括生產資源和生產過程中涉及的環境要素兩個方面,也包括醬香型白酒生產所需的環境資源要素以及與釀酒直接相關的文化遺產兩方面內容。

二是突出產區保護和源頭管控。既突出對茅臺酒地理標志區的保護,為產區內現有優質企業發展預留足夠的生產資源;又為其他產區中小白酒企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強醬香型白酒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要求。

三是突出系統治理構建全過程法治保障。《條例》第四條明確將系統治理作為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產環境保護的原則,按照源頭預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思路,在環境保護方面構建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產環境保護的法治保障。

02

《條例》出臺的意義有哪些?

作為一部具有規范性的文件,《條例》出臺的意義有哪些?

會上,貴州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一處處長李明德認為,一是緊扣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特殊釀造環境保護要求,對其生產環境作出了規定。從促進醬香型白酒高質量發展的角度,規定生產環境是醬香型白酒生產、存續、發展的相關物質和非物質要素的組合,不僅包括生態環境要素,還包括生產資源和文化環境要素,對醬香型白酒釀造生產中的各個要素保護進行全面規范。

二是嚴格落實產區保護規劃,對產區實施最嚴格的保護和管控。兼顧龍頭企業、重點企業與中小企業協同發展,規定優化醬香型白酒產業布局,支持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依法進行兼并重組,引導企業向產區內聚集,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三是規定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產應當傳承傳統釀造技藝。按照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要求,執行醬香型白酒生產、貯存和勾調等技術規范,控制和防止環境污染,保障醬香型白酒品質。

四是加強污染治理與監督管理。

而在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汪家強看來,《條例》出臺一是更加有利于鞏固提升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原產地和主產區優勢;二是更有利于釀酒生態環境與生產環境保護;三是更有利于醬香白酒產業規范和高質量發展。

“《條例》對茅臺酒地理標志區、茅臺鎮傳統優勢產區、仁懷集聚區、習水集聚區以及赤水河流域其他適宜醬香型白酒釀造的區域實行最嚴格的空間管控及保護,明確保護目標、識別保護范圍、優化產區布局、細化保護措施,這從源頭上、從本質上保護了醬香型白酒釀造的環境安全,保護了醬香型白酒的品質基礎?!蓖艏覐娙缡钦f到。

03

《條例》如何推進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企業污染防治?

會上,貴州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胡勇透露,在立法調研中,有關部門聽取了40余家大中小型醬香型白酒企業代表、釀酒專家和有關行業協會、商會等相關主體的意見建議,從規范中小企業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做優做強、支持重點企業發展作出制度安排,規定政府統籌解決企業用地需求、加強企業取用水監管、加強生產原料和輔料種植、加強窖泥窖石等用料資源保護,支持企業依法兼并重組,大力打造貴州“白酒梯隊”,促進醬香型白酒產業提質增效。

同時,為推進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企業污染防治,《條例》充分吸收貴州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赤水河醬香型白酒產業規范發展和仁懷市醬香型白酒產業污染綜合整治行動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對“四改兩建設”污染整治經驗進行深入研究,形成了針對醬香型白酒產業的污染防治新舉措。

主要包括:

一是明確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落實環境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按照綠色生產和污染防治規范的要求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二是要求赤水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綠色生產和污染防治規范的要求,統籌組織開展產區內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的污染整治,督促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白酒園區建設完善配套廢水收集處理設施,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窖底、接酒池滲漏及冷卻水等污染。

三是明確對不符合環保等相關強制性要求的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依法實施限期整改,整改后仍達不到要求的依法處置。

四是要求赤水河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產區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

五是明確醬香型白酒企業產生的廢水納入廢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應當明確納管廢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濃度要求,明確委托雙方的污染治理責任。廢水進入集中處理設施處理超過納管廢水排放濃度限值的,應當進行預處理等。

貴州省生態環境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陳莉表示,為推動《條例》各項措施制度的落地落實,接下來將重點抓好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及時制定配套規定、依法強化監管職責三個方面工作。

特別是最后一點工作,一方面將充分運用生態環境行政執法手段,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加強部門協作聯動,依法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法律制度的剛性。另一方面將充分運用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抓手,加強督促檢查,推動壓實地方政府、企業等各方責任,形成共同推進《條例》落實的良好氛圍,切實用法治的力量保護好赤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