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屬于病毒性感染而非細菌性。病毒通過飛沫傳播,具有強傳染性和季節性高發特點,預防需接種疫苗、做好呼吸道防護。
1. 甲流的病毒特性
甲型流感病毒屬于正黏病毒科,根據表面蛋白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可分為多種亞型。病毒通過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復制,48小時內即可完成入侵過程。其變異速度快,每年流行毒株可能不同,這也是需要每年接種新疫苗的原因。病毒在干燥環境中可存活數小時,低溫條件下存活時間更長。
2. 與細菌性感染的區別特征
細菌性肺炎通常表現為漸進性發熱,咳黃綠色膿痰,血常規顯示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而甲流起病急驟,多伴高熱(39-40℃)、頭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癥狀,干咳為主,白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細菌感染對抗生素敏感,但甲流需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抗生素治療無效。混合感染時可能同時出現兩種特征。
3. 診斷與治療要點
臨床診斷可采用咽拭子快速抗原檢測,準確率約70%。確診需進行病毒核酸檢測或培養。抗病毒藥物應在發病48小時內使用,奧司他韋療程5天,扎那米韋為吸入劑型,帕拉米韋可靜脈給藥。對癥治療包括布洛芬退熱、右美沙芬鎮咳。合并細菌感染時才需聯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4. 預防關鍵措施
每年9-11月接種三價或四價流感疫苗,保護期6-8個月。流行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佩戴口罩可降低感染風險。接觸患者后預防性服用奧司他韋。居家患者需單獨使用餐具,用含氯消毒劑擦拭門把手等高頻接觸部位。保持每天2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通風。
甲流作為病毒性傳染病,早期抗病毒治療至關重要。出現持續高熱、呼吸困難等癥狀應立即就醫。日常加強手衛生和免疫力提升,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病毒變異監測和疫苗研發是防控的長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