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異常波動、認知功能損害和軀體癥狀三個方面。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癥狀主要有情緒高漲或低落、思維聯想異常、睡眠與食欲紊亂、精力減退、自殺意念或行為。
1、情緒高漲或低落:
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性的情緒異常,包括躁狂發作時的過度興奮、易激惹,或抑郁發作時的持續悲傷、興趣喪失。躁狂期表現為異常愉悅、言語增多、活動過度;抑郁期則表現為情緒低落、絕望感、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這種情緒波動往往持續兩周以上,且嚴重影響社會功能。
2、思維聯想異常:
患者在躁狂發作時可能出現思維奔逸、注意力分散、夸大妄想;抑郁發作時則表現為思維遲緩、注意力下降、決策困難。部分患者會出現與現實不符的罪惡感或無用感,嚴重者可能產生幻覺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
3、睡眠與食欲紊亂:
躁狂期常見睡眠需求減少但精力充沛,抑郁期則多表現為失眠或過度睡眠。食欲變化方面,抑郁患者可能出現明顯體重下降或增加,伴隨消化系統不適。這些生理節律紊亂往往加重情緒癥狀,形成惡性循環。
4、精力減退:
抑郁發作時患者常感到持續疲乏、活力下降,完成日常任務需要額外努力。躁狂發作初期可能精力過剩,但隨病情發展會出現體力透支。部分患者伴有明顯的軀體不適感,如慢性疼痛、肌肉緊張等無法用生理疾病解釋的癥狀。
5、自殺意念或行為:
重度抑郁患者可能出現反復的自殺念頭、自傷行為或自殺嘗試,這是最危險的癥狀表現。自殺風險在情緒突然改善時反而可能升高,因患者此時可能獲得執行自殺計劃的精力。任何自殺相關言論或行為都需要立即專業干預。
情感性精神障礙患者需保持規律作息,每天保證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和晝夜顛倒。飲食方面注意營養均衡,適量增加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堅果等食物,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攝入。建議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但躁狂發作期應避免過度運動。家屬應學習疾病知識,識別復發征兆,避免批評指責,鼓勵患者堅持治療。定期復診評估病情,記錄情緒變化和藥物反應,出現嚴重癥狀時需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