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吃多長時間最合適?你真的會“好好吃飯”嗎?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可是日常生活的頭等大事,“好好吃飯”聽著簡單,其實包含很多學問。那么一頓飯吃多長時間最健康?飯到底應該怎么吃才健康?
一頓飯吃多長時間最健康?
口腔對食物的咀嚼是這個生產線的第一步,吃飯速度越快,幫助消化的唾液攪拌到食物里的量也會減少,使腸道的負擔大大增加。
此外,吃飯太快還有其他一些慢性、長期的隱患:
胃易長“石頭”
進食過快、食物沒有煮爛、進食黏稠食物,極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給食物創造了“長石頭”的空間,形成胃結石。
易發胖
人的血糖值大概從開始吃飯15分鐘后顯著上升,30分鐘達到峰值,此時大腦會反饋“我吃飽了”的信號給腸胃,使食欲降低。然而吃太快,大腦信號來不及反饋就已經吃了太多食物。
損害牙床
吃飯速度快,咀嚼次數少,會導致下顎退化,從而使牙床變得脆弱。
降低食物攝入的安全性
據統計,40%的癌癥與食物中的亞硝酸類化合物、化學合成劑、防腐劑等致癌物質有關。而唾液在阻擊這些壞物質的過程中,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吃飯過快,唾液中的酶來不及起保護作用就會降低食物攝入的安全性。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用15~20分鐘吃早餐,中、晚餐則用半小時左右。
老人牙齒稀松、消化功能逐漸減退,各種消化液分泌減少,加之腸道蠕動減弱,更應細嚼慢咽,建議老人每口飯菜最好咀嚼25~50次。
飯到底應該怎么吃才健康?
早餐:7:00-8:30
早上7點以后就算你還在床上,身體其實已經開始發生變化——體溫逐漸上升、新陳代謝加速、交感神經變得活躍,腸胃功能也開始運轉。尤其是經過一整夜的消耗,胃中的食物基本已經被代謝完了,此時腸胃能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是吃早餐的最佳時間。
午餐:12:00左右
上午時間段內,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要比在其它時間段快40%,所以午餐是身體能量需求最大的時候,但胃腸道的消化積極性已經低于早餐,所以更要細嚼慢咽,以免暴飲暴食導致發胖。
晚餐:18:00-19:00
經過整個下午,人體內的葡萄糖含量已經大大降低,容易導致思維速度變慢、煩躁、焦慮、困倦等。所以晚餐時間不可過晚,要和睡眠時間間隔4個小時以上,給腸胃留出充足的消化吸收時間。此外,晚餐也不能吃得太飽,一般七分飽即可。
加餐: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左右
如果平時能量消耗較大,可以在正餐之余,適當吃點小零食來緩解饑餓。一般來說,每日吃零食最適合的時間是兩餐之間,即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左右,與正餐間隔2小時。這樣在不影響正餐進食的同時,還能避免正餐時暴飲暴食。
飲食搭配注意這幾點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減少在外就餐。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是飲食中三大產能營養素,目前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比例是:碳水化合物50%-65%、脂肪20%-30%、蛋白質10%-15%。
(當然,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營養素供能比要求,需進行相應調整,一般健康人群堅持食物多樣化的平衡膳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