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蒙古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5424

外蒙古面積約為180萬平方公里。外蒙古,原為中國領土,總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包括今日的蒙古國(占地156.65萬平方公里)和唐努烏梁海地區。清廷根據對蒙古統治的需要,將蒙古分為內屬蒙古和外藩蒙古。外藩蒙古指以世襲札薩克為旗長的蒙古各旗,與內屬蒙古相對。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和喀爾喀蒙古。

喀爾喀蒙古又稱外札薩克,狹義的喀爾喀蒙古即外蒙古,包括喀爾喀四部;廣義的喀爾喀蒙古還包括西藏蒙古、科布多蒙古、青海蒙古、新疆蒙古。根據《大清一統志》稱呼漠北為“烏里雅蘇臺統部”,清末開始稱其為外蒙古,但實際上烏里雅蘇臺統部還有一些旗屬于內屬蒙古,故此稱并不準確。在中國民間有人用“外蒙古”一詞稱呼現代的蒙古國,作為非官方稱呼該詞實際并不準確。

蒙古國和中國內蒙古這兩個地區除了民族一樣、生活方式一樣,其他當然不一樣了。比如政治、地理、生活條件都不一樣,還有蒙古國是獨立國家,內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治(省)區。是清朝初期把整個蒙古國占領、直到慈禧時期又被蒙古獨立出來,到了中華民國時期、 國民政府'又把蒙古地區搶回了一半,就是現在的內蒙古。

蒙古稱為蒙古國的原因變遷:

在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屬于清朝統治范圍,在1911年清朝滅亡后,蒙古宣布獨立,但是這時候沒有得到國際承認,在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社會的認可。

在1924年成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處于蘇聯勢力范圍之下,在1946年中華民國承認其獨立地位。蒙古國在清朝時候屬于中國,后來不是中國的了。蒙古國簡介

蒙古國地處亞洲中部,屬內陸國家,首都烏蘭巴托海拔約1350米。北與俄羅斯,東、南、西與中國接壤,中蒙兩國邊境線長達4710公里。蒙古國地域總面積156.65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7位。

蒙古國按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和首都烏蘭巴托市,全國共有331個縣和1681個自然村。

蒙古國可利用土地面積為15646.64萬公頃,其中,農牧業用地面積占80%;森林面積10%;水域面積占1%。蒙古的森林面積為153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0%。木材總蓄積量為12.7億立方米,其中,落葉松占72%;雪松占11%;紅松占6%;其余為樺樹、楊樹、紅楊樹等。森林主要分布于肯特、庫蘇古爾、杭蓋和阿爾泰等省區的山區地帶。蒙古境內河流總長6.7萬公里,平均年徑流量為390億立方米,其中88%為內流河。湖泊水資源量達1800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20億立方米。

蒙古總人口約300萬(2012年數據)。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天然草場,農牧業發展潛力巨大。畜牧業是蒙古國的傳統產業,是蒙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蒙古國加工業和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原料來源。蒙古國每年仍需要進口大量的肉、奶來滿足國內的需求。畜牧業產值占農牧業總產值的80%,截至2012年底,全國約牲畜5000萬頭只。農業并非蒙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關系國計民生,歷來受到蒙政府的重視。農業產值約占農牧業總產值的20%。

農牧業占蒙古國經濟活動近一半,但蒙古國農牧業發展水平低,生產技術落后、仍以粗放型農牧業為主。因而對糧食、蔬菜、水果、禽肉、禽蛋需求旺盛。中國與蒙古國在農牧業方面合作蘊藏巨大的商機。比如,在農業水利化、牧業現代化發展方面的合作、高科技、高產量種養殖業的合作等。農業是目前蒙古發展水平最低同時又最急迫的產業。種植業不經常施肥,導致雜草、病蟲害和土壤肥力下降。在蒙古國一般的農場中,種植業基本上是處于“靠天吃飯、看天播種”的較低水平。

蒙古國種植的主要農作物分兩類:一是糧食作物類,主要是小麥種植較普遍,產糧區分布在中央省、色楞格省、布爾干省等烏蘭巴托以北地區,還有少量種植些油菜。其次是蔬菜類,品種較多,以土豆為主,還有白菜、羅卜、蔓菁、黃瓜、西紅柿、芹菜、少量的西瓜等。糧食和蔬菜依賴進口。2012年小麥、土豆生產才基本可滿足國內需求,蔬菜生產可滿足國內需求的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