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端午節快樂不好嗎?
沒有專家:互幫互助“端午節快樂”沒有問題。
宣揚“端午節快樂”是不吉利的。民俗專家說: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端午節大家都不敢說“節日快樂”。都說端午節是祭祀的日子,幸福不吉利。最多就是互助“端午健康”。對此,北京民俗學家高偉表示,史書上從未有過“端午節”的說法。
最近網上和微信圈有一個瘋狂的傳說,端午節是一個祭祀的節日。據說在這一天,伍子胥自殺,曹娥救父投曹娥河,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傊?,五月初五是一個悲壯的日子,是后人祭祖的日子。不是所有的節日都互祝幸福,清明節、端午節等節日只能互送“安康”。昨天,高偉在陶然亭杜興館主持了屈原的祭祀儀式。他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互幫互助“端午節快樂”沒有問題,但沒有“端午安康”的歷史記載,民間也沒有這種說法。
擴展數據:
在古代,端午節是祭祀,而不是節日。韓國人在為其端午節申請世界遺產時,仍然使用“端午節”一詞。但高偉認為,端午節后氣溫高濕,蚊蠅滋生,邪氣侵襲,使人容易生病,稱為“苦夏”。祖先設立這樣的節日不是因為恐懼,也不是想通過儀式“繞過”困難;而是決心正視這些困難——在某個特定的日子,停下手頭的事情,聚在一起,祈求祖先的保佑,順利度過難關,做好度過難關的準備。
所以在中國古代,任何儀式,包括祭祀,都是為了尋求精神支撐,獲得精神慰藉,凝聚力量,獲得信心?!盃奚皇且环N克服困難、獲得精神愉悅的手段。所以,‘端午節快樂’沒問題,清明節也是。高偉說, *** 和微信圈盛傳“端午不祝福”,恰恰反映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不了解。在表達美好愿望的時候,他們內心是沒有自信的。拘泥于祭祀本身而不快樂是過于教條的,也不是古人創造節日的本意。
參考:人民網- *** 傳“端午快樂”不吉利。專家:互祝沒問題。
二、為什么不能說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有益健康”的說法是基于端午節來源于紀念屈原,所以不應該是快樂的,但仔細研究后發現與屈原無關。
有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最早始于古代百越民族,一個以龍為圖騰的民族。無論是劃龍舟,還是往河里扔粽子祭拜龍神,都是在五月初五。換句話說,在屈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為了使這個節日更有歷史意義,后人把端午節和屈原結合在一起。
擴展數據: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經得起精致考證的,是吳越大地上人們進行的祖先崇拜活動。后來,恰巧老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自盡,老吳曼子胥也在這一天殉難。孝順的女兒曹娥也在哭了17天后的這一天掉進了河里,所以這一天開始承擔名人的紀念作用。
事實上,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日子。家家老少都出門看龍舟賽,洗澡治病,打草比賽詩詞。
第三,為什么端午節不能說快樂
端午節不能說是快樂的:
端午節是夏天(正午月份)的開始。農歷五月,天氣濕熱,病毒多,歷來被古人視為“邪月”。古人形容這里“五毒盡”,蛇蟲滋生,容易咬人,人容易生病,瘟疫容易蔓延。
端午節的主要民俗,包括喝雄黃酒、戴香囊、掛菖蒲和艾草、扎五色絲線、掛五毒地圖、掛鐘馗雕像等,都有驅除災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意義。
端午節在古代可謂是防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這也是為什么端午節的祝福語是“端午健康”而不是“端午快樂”。說到端午節,鐘馗可以掛在家里,也可以掛在單位,也可以掛在商店。但鐘馗象不宜掛在廚房、廁所、儲物間、臥室門對面、過道兩側、狹窄的地方。
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和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代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各個方面,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多種民俗風情相互交融,因地域文化不同,風俗內容或細節也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