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禮貌、舉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難獲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協作。在生活中也不易獲得友誼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長為有所作為的人,父母應就讓孩子從小懂禮貌,講友誼。 讓孩子懂禮貌,最早便是讓孩子學會同人“打招呼”。問候語雖然都很簡單,但要讓孩子養成習慣并主動說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動叫人或使用禮貌用語,做父母的要及時給予表揚,讓他明白懂禮貌的孩子是人人喜愛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長輩尤其是老年人。這點當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如果當父母的對長輩就不尊敬,不孝順,孩子就不可能學會尊敬老人。 帶孩子到別人家做客時,要教育孩子不要大聲喧嘩,不要狠抓主人遞過來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處。在做客處必須不可去拉別人家的抽屜或翻別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臥室個性是床上打打鬧鬧。
在公共場合,要守秩序,說話禮貌,乘公共汽車時,如果有人起來讓座,必須要讓孩子說謝謝。如果當你們下車時,讓座者仍然站著,就要打聲招呼請那人回坐。有些年輕的父母,抱孩子上車后,見到有人讓座,吭都不吭一聲就坐下,這給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車后,就就應有人站起來,如果沒有人站起來,就會又哭又叫。 在公共場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聲喧嘩,養成平靜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見的習慣。 有禮貌,表此刻遵守各種社會公德,當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他人的態度和所做所為,常常影響孩子以后對人的態度和行為舉止。此外,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日后的為人。比如,父母粗魯,孩子就往往不會文靜,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會尊重他人。 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教育孩子成為有教養、有禮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幼兒園育兒知識資料(二):
怎樣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1、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有生活經歷才有記憶,有的孩子年齡很小,卻因為“見多識廣”,能記住和講述很多見聞。父母從小給孩子帶給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給孩子玩各種顏色、有聲的、能活動的玩具,聽音樂,多與孩子講話,給孩子念兒歌、詩歌,講故事,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商店,和孩子一齊做游戲等等,這些都會在他們的耳聞目染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記憶力。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時會引起聯想,更容易記住新的東西。 2、給孩子布置識記任務。為了培養孩子的有意識記潛力,對孩子能夠布置有意識記的任務,最簡單的能夠從要孩子取一樣東西或傳一句話做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布置識記的任務可趨復雜,如要求記住游戲規則,復述一個故事或講出參觀見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