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氫彈為什么只有中國有

5424

氫彈為什么只有中國有

因為大物理學家于敏所創造的“于敏構型”物美價廉的優點,所以中國是現在世界上唯一擁有氫彈的國家。

在世界上的氫彈只有兩種結構:一種是美國人愛德華·特勒設計的“泰勒·烏拉姆”(T-U構型)構型;還有一種就是中國人于敏設計的“于敏構型”。

除了中國以外,其它國家都是使用的”T-U構型“制造氫彈的,這種構型制造出來的氫彈的保存養護成本相對于原子彈高出了好幾個臺階,所以就連財大氣粗的美國也不得不在2011年底銷毀所有的氫彈。

“于敏構型”的氫彈雖然養護成本也很高,但是比起”T-U構型“可就低多了,而且威力還不比”T-U構型“的氫彈低,可謂是物美價廉。氫彈

氫彈,又稱熱核武器,屬于核武器的一種。主要利用氫的同位素(氘、氚)的核聚變反應所釋放的能量來進行殺傷破壞,屬于威力強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美、俄、中、英、法)合法擁有熱核武器,2017年9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公開測試氫彈技術。

輕核的聚變反應比重核裂變現象發現得早,但氫彈卻比原子彈出現得晚,歷史第一顆氫彈在1952年才試制成功,而可控制的聚變反應堆由于障礙重重,至今仍是科學技術上尚未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原因是要實現輕核聚變反應的條件比實現重核裂變的條件要困難得多。

輕核聚變反應發生反應只能在極高的溫度(>4000 0000℃)和足夠大的碰撞幾率條件下,才能大量發生。引爆氫彈極為困難,引爆需要在氫彈內部安放小型核彈,瞬間達到反應條件溫度。

氫彈的研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始的,自從原子彈試爆之后,因為它能產生上千萬度的超高溫,也為日后研制氫彈開創了條件,美國在研制氫彈初期,經過了多次試驗都沒有成功,1950年以后美國又重新開始試驗,并且利用電腦對熱核反應的條件進行了大量計算之后,證明在钚彈爆炸時所產生的高溫下,熱核原料的氘和氚混合物確實有可能開始聚變反應,為了檢查這些結論,他們曾經準備了少量的氘和氚裝在钚彈內進行試驗,結果測得這枚钚彈爆炸時產生的中子數大大增加,說明了其中的氘氚確實有一部分會進行熱核反應,于是在這次試驗后,美國加緊了制造氫彈的工作,終于在1952年11月1日,在太平洋上進行了第一次氫彈試驗,當時所用的氫彈重65噸,體積十分龐大,沒有實戰價值,直到1954年找到了用固態的氘化鋰替代液態的氘氚作為熱核裝料之后,才縮小了體積和減輕重量,制出了可用于實戰的氫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氫彈與洲際彈道飛彈的結合就為現代世界帶來了以暴制暴的恐怖和平,使得人類進入按鈕戰爭的時代,任何一個核子強國在戰爭中使用氫彈,也就是世界末日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