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凡達》的重映,以及即將重映的《指環王》三部曲,令影迷朋友倍感激動。
相比之下,新片顯得有些黯淡無光。
不過三月其實還有一部能夠讓人提起興趣的新作——怪獸大片《哥斯拉大戰金剛》。
太平洋哥總VS骷髏島島霸,誰能贏呢?
這種巨型怪獸互毆的假想,總能勾起人類本能的獵奇欲。
今天借著這個契機,咱們就來盤點一下影史最有名的那些怪獸大片。
排名不分先后,就從骷髏島扛把子開始——
誕生于1933年的《金剛》堪稱美國最早的怪獸片IP,隨后近百年又多次翻拍。
我們最熟悉的一部,是出自《指環王》導演彼得·杰克遜之手的2005年版。
這部影片曾引進到國內,當時的宣傳語直接稱“金剛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影片的劇情非常簡單,講的是一名導演帶著金發女主和一幫制作人員渡船跨海,來到神秘的骷髏島上拍電影,結果遇到了野蠻土著、史前恐龍和巨無霸大猩猩金剛的故事。
得益于強大的特效,我們能夠看到主角團在峽谷里與恐龍賽跑,以及金剛以一敵三、暴揍三頭霸王龍等震撼的視覺盛宴。
而在美女與野獸的凄美情緣中,我們最終也意識到,人類無法馴服一頭猛獸,更無法征服大自然。
誕生在日本的哥斯拉也是一個“古老”的IP,美國日本共拍了三四十部。
不過在各種版本中,哥斯拉的設定都大同小異。
它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的海棲爬蟲類和陸生獸類的中間形態生物的殘存個體,因氫彈試驗的影響而出現在地面上。
從外形來看,它像一只巨蜥、巨鱷和恐龍的結合體,站立起來堪比一座摩天大樓。
更牛X的是,哥總以核能為食,不僅是搏擊高手,還能放射熱線,口噴白熱光,“幾乎”是殺不死的存在。
哥日天
除了逆天的本領外,2014版《哥斯拉》還賦予了哥斯拉跟地球同步進化、維護地球生態平衡的使命,進一步加強了哥總的“神性”光環。
既然哥斯拉都成“神”了,金剛還怎么打?
別急,金剛也不是吃素的,畢竟吃恐龍長大,抓緊時間多吃點兒恐龍,長長個子還是能PK一下的~
毫無疑問,“陀螺”導演借鑒了《哥斯拉》《奧特曼》等日本怪獸,再跟機甲科幻相融合創作出了《環太平洋》。
影片講的是神秘外星殖民者將體型巨大、殘酷兇猛的怪獸通過太平洋底的蟲洞,傳送到地球上來,進行殖民毀滅計劃。
為了對付外星怪獸,人類制造出了巨型機甲。
因此本片最直接的觀感,就像是變形金剛大戰哥斯拉。
再加上激昂的配樂,簡直燃到爆!
可以說《環太平洋》是科幻片里的怪獸片,怪獸片里的超級大爽片。
不管是科幻迷、機甲迷還是怪獸迷,都能嗨翻天。
海底不僅有外星怪獸,還有地球土特產海底大章魚。
嚴格來說,《極度深寒》是一部怪獸元素主導的恐怖片。片中大多數時間,章魚怪都是神龍見尾不見首,所經之地全是骸骨骷髏。
這只章魚怪不僅吞人吐骨頭,而且每只觸手都有牙齒般的倒刺,殺人索命十分利落。
可想而知,這么一個神出鬼沒的怪物出現在大船上會有多么恐怖。
最后當它正面亮相的時候既惡心又驚悚,給人一種克蘇魯式的巨大恐懼。
只要碰著它,估計主角們內心都會秒變沈騰:毀滅吧,趕緊的!
這一部不用多說,名字如雷貫耳。
《大白鯊》上映于1975年6月20日,以700萬成本締造了近5億美元的票房神話,一舉開創了暑期檔。
相對于今天盤點的其他片子,《大白鯊》非常寫實,甚至算不上“怪獸”。
但也正因為它是現實中存在著的海洋猛獸,才更加令人畏懼。
影片上映之時嚇得人們不敢到海邊玩,導致海洋度假區連續幾個月都沒生意。
無論是在制作層面還是票房地位上,本片都對后來的怪獸電影產生了深遠影響。
正是《大白鯊》的巨大成功,吸引了電影公司制作更多更大的怪獸片。
其中,尤以鯊魚題材最為火爆。
這部片子就致敬了《大白鯊》。
2018年暑期檔全球同步上映后,斬獲了5.3億美元票房,是最成功的中美合拍片。
本片的最大看點,就是猛男郭達森大戰史前巨齒鯊。
盡管劇情邏輯上有不少槽點,但是最后看郭達森給巨齒鯊放血 插眼的致命一擊,還是能夠爽到的。
同樣是鯊魚題材,《鯊灘》走的是小成本驚悚路線。
劇情用四個詞就能概括:陽光、海灘、美女和鯊魚!
影片幾乎全程都是女主和鯊魚的“獨角戲”,這只鯊魚的特點是智商高、耐力強,戰斗力爆表。
它不僅會采取各種迂回策略破壞女主的設備,而且目標異常堅定,不吃掉女主誓不罷休。
除了女主和鯊魚的生死較量,影片還展現了野外自救、海上生存的殘酷。
女主自己縫針的橋段,看得人肉疼,堪稱“居家旅行、殺人滅口,必備良藥”~
除了鯊魚之外,鱷魚也是備受青睞的水產怪獸。
本片的設定跟《鯊灘》有些相似,都是美女被猛獸圍困。
只不過本片的女主是因為暴風雨 海嘯,和受傷的父親一起困在自家地下室,遭遇了多頭鱷魚圍攻。
前半段還在“陸上作戰”,后半段洪水淹沒房屋,變得更加兇險。
嚴格來說這是一部災難片,女主一人力戰多頭鱷魚,還能救出父親、等到救援,結局十分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