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又稱為口足手疫,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該病在人際傳播中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一、傳播途徑
1. 經口傳播:主要通過口腔、鼻腔、呼吸道分泌物或皮膚皰疹液的直接接觸傳播;
2. 糞-口傳播:通過接觸污染物、食品和飲水等途徑傳染;
3. 交叉感染:多兒童聚集場所如幼兒園、托兒所、學校、集體宿舍等。
二、潛伏期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約為3~7天,有時可長達10天。在潛伏期中,病毒可以在人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繁殖,并在病人分泌液中大量存在,從而成為傳染源。
三、傳染性
手足口病的傳染性非常強,主要表現在:
1. 家庭成員、兒童園林或學校的同學、幼師和職工等人員之間傳播;
2. 接觸病人的皮膚皰疹,或食、玩具、地面等經過接觸病毒的污染物之后,手部或口部再次接觸而感染;
3. 經口傳播途徑主要表現為受病毒污染手、餐具、杯子等間接傳播,并且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可以存活幾天到幾周之久;
4. 患者癥狀消失后,還會排泄病毒一段時間,也就是說,即使病人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癥狀,其仍有傳染性。
四、預防和控制
為了防止手足口病的傳染,應該加強以下預防措施:
1. 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不隨地吐痰;
2. 飲食講究衛生,不生吃、多吃新鮮蔬果和高蛋白食品等;
3. 注意室內通風,不去人員密集、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
4. 如發現病例,應及時隔離患病孩子,注意觀察其它兒童有無相應癥狀。
手足口病傳染性強,防范意識需引起重視。只要保持家庭和個人的衛生,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場所,就能有效預防該病的感染。同時,一旦發現病例,應積極采取措施進行隔離和防控,為社會公共衛生和安全保障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