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或稀便,瀉肚)是指腹部腸道運動異常和/或腸壁分泌或吸收功能失常,以致腸內容物排出增多、水分過多或未被充分吸收而變得稀薄而呈液態的一種癥狀。
1.原因分析
常見腹瀉病因有
(1)感染性腹瀉:細菌(沙門菌、大腸桿菌等)、病毒(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寄生蟲(蛔蟲、鉤蟲等)等。
(2)食管胃腸失調性腹瀉:小兒食管反流病、小兒功能性腹瀉、腸易激綜合癥等。
(3)藥物引起的腹瀉:抗生素、黃連素等抗菌藥物、抗風濕藥等。
(4)其他原因:腸道梗阻、腸穿孔、頭顱外傷等。
飲食、生活環境和自身免疫力的狀況也與寶寶頻繁腹瀉有關。
2.處理策略
治療腹瀉主要在于控制腹瀉次數和改善腸道功能。有以下五方面通供建議
(1)飲食調整:選擇溫、軟、易消化的飲食,如稀飯、米湯,還可以糯米粥與山藥茯苓粥。
(2)體內水分補充:腹瀉使寶寶大量失水,該根據情況口服補充或靜脈輸液。
(3)腸道保護:腹瀉時要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如油膩、辛辣、海鮮等。
(4)如有病毒感染,可給予干擾素等藥物合理使用。
(5)微生態制劑等。
3.如何預防
寶寶腹瀉的預防要從生活細節入手,保持良好的衛生及飲食習慣,如勤洗手,注重飲食營養的平衡,有助于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