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腹痛、心絞痛...各種痛苦讓我們“痛”到了心坎里。行氣學派創(chuàng)始人李少波教授帶您運用行氣點穴法,在5次呼吸內緩解疼痛。
取穴特點
一般用于取穴的部位都是人體臟腑的招穴。“養(yǎng)”就是聚,就是會。目穴是臟腑通過氣在胸腹部聚集的穴位。都位于胸腹部相關經絡上,位置與相關臟腑相似。
十二個穴位:肺為中府,心為巨闕,肝為門戶,脾為門戶,腎為京門,心包為中腹,胃為中腹,膽為日月,大腸為舒天,膀胱為中極,小腸為關元,三焦為石門穴。
操縱
施術者用食指或中指的末端點按穴位,輕柔而準確。操作者的手指隨著患者的呼吸運動而移動。呼氣時,皮膚表面下沉,操作手指也是如此,但一定不能超過體表下沉的速度。吸氣時體表上浮,操作手指也上浮,但離不開上浮力,使經氣暢通而不堵塞操作。每個點做3次呼吸,關鍵治療點做5次呼吸。
典型案例
1.心梗腹痛,女,70歲。
患者急性心肌梗死3天,伴下腹痛1天。小腸關元穴用真氣呼吸五次后腹痛立即消失,之后沒有重復。
2.例因腎功能衰竭引起的心絞痛,男,79歲。
腎功能不全10年以上患者,長期規(guī)則血液透析治療,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10年,加重10天以上,每晚靜脈滴注硝酸異山梨酯控制癥狀。停藥后當晚,心絞痛發(fā)作。在心臟募集點巨闕穴呼吸5次后,用真氣點穴,心絞痛消失,然后持續(xù)向靜脈泵入硝酸異山梨酯。服藥兩小時后,心絞痛再次發(fā)作。在巨闕穴呼吸五次后,心絞痛再次緩解。之后一夜之間沒有重復。
3.胃痙攣,女,67歲。
因為患者午飯后吃了涼果,誘發(fā)了胃痛,持續(xù)了一個多小時,沒有緩解。用真氣運行點穴法,分別在胃的中脘和脾的章門穴上按壓五次呼吸后疼痛立即消失,之后不再重復。
4.腸炎腹痛,女,67歲。
患者因腹腔出血手術導致腸粘連十余年,經常出現腹痛。6小時前,右下腹疼痛呈陣發(fā)性加重。運用真氣取穴法,分別按壓大腸天樞穴、小腸關元穴、脾臟掌門穴五次呼吸,腹痛即刻消失。
5.肝癌肋骨轉移疼痛,男,56歲。
肝癌半年后,肝臟局部化療兩個月后,發(fā)現右肋癌轉移灶,就診時右側腹疼痛明顯。運用真氣取穴法,分別按壓肝經奇門、脾經章門穴五次呼吸,脅痛立即緩解。
推薦書籍
真氣運行學說是受李少波教授在《黃帝內經》中提出的“一切真理指導氣”的啟發(fā),通過實踐研究而創(chuàng)立的。它揭開了永恒的神秘,使真相大白,并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世界和對待它。
針灸推拿在李少波真氣運行中的實踐
這本書是101歲高齡的李老為賈海忠教授等弟子講解“真氣運行法”和臨床治療技巧的記錄。是李老中醫(yī)學術、中醫(yī)臨床、中醫(yī)養(yǎng)生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