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手足口病:病因、癥狀及預防措施 手足口

5424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在嬰幼兒中。該病的特點是手、足、口腔及其他部位出現水泡、紅疹等皮膚損害和口腔潰瘍的癥狀。

一、病因及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感染途徑為經口腔、呼吸道等途徑傳播。患病者的糞便、呼吸道分泌物、唾液、皰液等均可傳播病毒。同時,患者在外界環境中污染物、食物、飲水、空氣等也可能成為傳播途徑。

二、癥狀表現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一般為3-7天,患者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隨后手、足、口腔等處出現水泡、紅疹,嘴唇周圍、口腔黏膜出現清透、小而淺的潰瘍。患者可能會感到口腔疼痛、流涎等不適癥狀。

三、治療及預防

手足口病屬于自限性疾病,多在10天內自行痊愈。患者應在家休息,并注意個人衛生。注意定期清潔手、嘴巴、食物和飲水衛生。發現患病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癥狀緩解、病情控制及預防繼發感染等治療措施。目前尚沒有專為手足口病開發的特效藥物,臨床主要采取對癥治療及支持性治療措施。

預防手足口病的最佳方法是注意飲食、衛生習慣的養成和做好個人防護。特別是在夏秋季節,父母應密切關注孩子的狀態,并保持居室內通風,勤開空調,并對孩子進行衣物洗滌、個人衛生清潔。

四、注意事項

1、手足口病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傳染病,如果發現患病者應立即采取隔離預防措施。

2、要養成勤洗手、勤換衣服的衛生習慣,切勿長時間待在封閉、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中。

3、手足口病痊愈后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漸增加飲食,避免長期進食過度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