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寶寶常見的一種癥狀,如果寶寶是母乳喂養,那么就可能是母乳性腹瀉。如何調理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母乳性腹瀉
母乳喂養在寶寶生長發育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也有些母親反映說寶寶吃母乳后有些腹瀉,這可能是由于母親進食的某些食物導致母乳中所含成分不能被寶寶充分消化吸收。
二、如何判斷母乳性腹瀉
1.便便性狀:呈現綠色水樣稀便,小便次數增多。
2.沒有發燒、嘔吐等癥狀。
3.寶寶表現得還是狀態較好,精神比較飽滿。
三、調理母乳性腹瀉
1.調整母親的飲食:母親可采取清淡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蔥、蒜等具有氣味強烈的食物,建議忌口。
2.每次哺乳數量:寶寶每次喂奶要注意掌握好數量,避免過量或過少,母乳的流量量要適中。
3.增加輔食:4至6個月大的寶寶逐漸需要增加輔食,可以增加一些蒸熟軟爛的米、面、粥等食物。
4.按摩調理:可以采用按壓肚臍、加強爬行、適量運動等方法來促進排氣、順暢排便、緩解寶寶不適等。
四、需要注意的事項
1.夏季寶寶易出汗,建議多洗澡,勤換衣服和尿布。
2.避免太熱的天氣或室內溫度過高,應保持室內通風。
3.避免過度搖動寶寶或過度按摩腹部,防止寶寶過度疲勞。
母乳性腹瀉相對其他疾病來說是比較輕微的,但是還是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合理科學的調理會對寶寶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情況比較嚴重還是建議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