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高檔產品拉動白酒企業上半年業績,經銷商稱下半年才是考驗

5424

【中國白酒網】A股前五大白酒企業接連亮出上半年成績單,疫情擾動之下,中高檔產品拉動酒企營收規模與利潤增長,而以名酒企業系列酒及次高端白酒為主的中端產品消費出現“斷檔”。

近日,記者從北京、上海、杭州、安徽等地經銷商處了解到,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白酒市場總體不如去年。今年的下半場,或許才是白酒企業考驗的開端。

中高檔酒營收增長

8月28日,瀘州老窖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營收116.64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25.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32億元,同比增長30.89%。“在充滿競爭和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瀘州老窖在財報中如此評價今年上半年取得的成績。

上半年向來不是瀘州老窖發力的“主場”,因此這一營收規模在前五大白酒企業中僅排最末。瀘州老窖也在半年報中表示,下半年要“全力以赴促進銷售擴張”。

清香型白酒龍頭山西汾酒于8月25日晚間公告2022年半年報,上半年營收153.34億元,同比增長26.53%;凈利潤50.13億元,同比增長41.46%。

洋河股份繼續穩住行業“老三”的位置,8月26日晚間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營收189.08億元,同比增長21.65%;凈利潤68.93億元,同比增長21.76%。

對比三家白酒企業半年報,一個共性現象是,白酒的營業成本增速超過了營收增速,拉低了不少產品的毛利率。

洋河股份半年報顯示,以夢之藍等為代表的中高檔酒同比增長29%至近162億元,但營業成本同比大增超46%至33億元,毛利率則同比下滑2.46個百分點至79.52%。

上半年,洋河的營業成本同比增長近24%至約49億元。其中,占比超七成的白酒直接材料成本增長超24%至35億元,直接人工成本同比增長超三成至7億元,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疫情下洋河的成本壓力。

此外,洋河在銷售上投入增加近11%至14.86億元,其中廣告促銷費占銷售費用近六成,同比增長6.71%至約8.78億元,其中廣告費共5億元,87%投向了全國性廣告。

“砸錢”的效果也很明顯。8月29日,長三角某市一位區級代理商告訴記者,現在銷售“復蘇了”。而在今年5月,該代理商還表示因為疫情,手里壓了價值千萬元的貨,上半年銷售不暢。而截至6月末,洋河白酒的庫存量同比增加48%至2.76萬噸,期內銷售量同比增加16%,生產量同比增加4%。

上半年,瀘州老窖的中高檔酒營收同比增加26%至103.72億元,營業成本則同比增加29%至近10億元,毛利率微降0.23%至90.37%。其他酒的營收同比增20%至11億元,毛利率增加1.9%至49.31%。

在2021年上半年,瀘州老窖的營業成本還出現同比下降,今年上半年就大幅上升23%至16億元。其中,原材料、人工、制造費用紛紛上揚,占比約85%的原材料成本同比增加21%,人工工資同比增加39%,制造費用則增加38%。

瀘州老窖上半年的庫存同比大幅增加55%,其解釋為生產計劃調整所致。報告期內,瀘州老窖的產量同比增長9%,銷量同比增加22%。

汾酒在財報中坦言,上半年面臨疫情沖擊、產品材料上漲及供需矛盾等一系列挑戰,公司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區域市場采取一系列措施“保供應”。

事實上,汾酒第二季度的壓力不小。今年第二季度,山西汾酒的營收約48億元,同比微增0.36%,凈利潤同比下滑4%至約13億元。

而同期,洋河與瀘州老窖的營收與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洋河在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7%至約58億元,凈利潤同比增加6%至約19億元;瀘州老窖同期營收同比增加24%至約53億元,凈利潤同比增約29%至26億元。

經銷商稱中檔消費“斷層”

去年剛開始做汾酒的北京經銷商陳勇(化名)告訴記者,近期銷量恢復了一些,“部分產品比如玻汾賣得不錯,中高端也不太好出(貨)。”

“總體(來看)今年的市場不如去年。”據陳勇觀察,今年行情價比去年低,一部分經銷商不愿意以過低的價格出售,市場壓貨多,“主要是沒利潤,甚至賠錢。”

在安徽做白酒團購的王鵬(化名)則直言,“現在市場沒有原來火,比疫情剛來(的時候)要強點。”但王鵬也指出,白酒消費“出現了斷層”,“中檔消費上不去,包括很多酒廠開發的中檔酒(銷量)上不去,很多地區的高檔酒銷量還是可以的。”需要指出的是,王鵬所指的“中檔酒”與前述白酒企業財報中提到的“中高檔酒”分類并不完全一致,主要指的是頭部名酒企業的系列酒、次高端及以下酒企主流產品等。

在汾酒的產品矩陣中,以竹葉青為代表的配制酒,營收同比下滑18%;中高檔產品代表青花系列則實現銷售收入61億元,同比增長56%。今年上半年,洋河產品中以雙溝大曲為代表的普通酒營收也同比下滑超10個百分點至23億元,毛利率也同比下降1.12%至43.24%。

濃香龍頭五糧液也出現系列酒營收下滑的情況,其于8月25日晚間披露2022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營收約412.22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12.17%;凈利潤約150.99億元,同比增長14.38%。

上半年,五糧液產品營收319.73億元,同比增加17.82%,增速與上年同期相當;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5.96%至43.56億元,毛利率同比微增0.22%至86.38%。財報稱,上半年,第八代五糧液站穩千元價格帶,經典五糧液則發力2000元以上白酒市場。

五糧春、五糧醇、五糧特曲、尖莊等其他酒產品上半年營收同比減少6%至65億元,營業成本同比減少約10%,毛利率則增1.75%至59.75%;產量、銷售量均同比大幅下降約47%,庫存量則同比增約31%。對此,財報解釋稱,五糧濃香公司為優化產品結構,向中高價位產品聚焦,同時受國內疫情影響,疊加上年同期低價位產品銷量基數較高。

上半年,唯一實現全線產品營收增長的或許只有茅臺。貴州茅臺在8月初早早披露上半年業績,營收約576.17億元,同比增長17.38%;凈利潤約297.94億元,同比增加20.85%。今年上半年,茅臺酒銷售收入499.65億元,同比增長16%;系列酒銷售收入75.98億元,同比增加25%。

“茅臺酒(的場景)主要是宴請婚宴,酒類影響不大的。”杭州一家經營茅臺酒、國臺酒的經銷商表示,其受疫情影響不明顯。而上海一家主營茅臺的酒行銷售經理則明顯感覺到,今年生意只能說是“還行”,“相比往年要差些”。

光大證券8月28日發布研報稱,實地調研華東白酒渠道發現,整體來看各地表現存在一定分化,上海動銷仍待恢復,庫存水平較平時有所增加。43度國窖在核心市場氛圍濃厚,銷售進度順利推進,今年有望繼續保持較高增長。蘇中、蘇北白酒市場在7月份以來恢復情況較好,動銷環比改善,洋河在其傳統強勢市場基礎相對較好,8月底有望提前完成全年任務,庫存也逐步消化。

下半年是白酒的傳統旺季,但受各類因素影響,白酒銷售的不確定性增強,頭部白酒“座次”或將迎來調整。知趣咨詢總經理蔡學飛也指出,中國酒從2016年開始的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了,進入了新的調整周期,剩下的半年才是考驗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