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再信只要手腳不黃就是生理性黃疸!診斷標準沒那么簡單

5424

許多寶媽都知道,寶寶出生后很有可能出現黃疸的現象,但是很多寶媽對新生兒黃疸不了解,分不清新生兒黃疸的種類,最近網上有人說只要手腳不黃就是生理性黃疸的說法,那么手腳不黃到底是不是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有哪些,接下來本文就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簡單了解一下。


只要手腳不黃是不是生理性黃疸

手腳不黃是不是生理性黃疸主要根據檢查時的黃疸指數來判斷,不能僅根據黃疸發生的部位來判斷,病理性黃疸也有可能出現手腳不黃的情況。


生理性黃疸通常出現在新生兒患者身上,是由于出生后膽紅素積累過多導致的疾病,但由于個體差異較大,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也可能在早期出現在手、足的情況,所以不能部位來判斷黃疸的種類,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原因,以下就是具體的介紹:

  • 1、生理性黃疸通常表現為新生兒面部、軀干、四肢及手、足心均黃,但是每個嬰兒情況不同,也有可能手腳不會發黃;
  • 2、足月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3天出現,皮膚呈淺黃色,一般局限在顏面部,可伴隨體溫升高、吃奶少、嘔吐等癥狀,根據情況在2周內可能會開始消退,但如黃疸持續時間大于2周時,則可能出現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就診;
  • 3、生理性黃疸始終是一個排除性診斷,需要每天定期監測膽紅素水平,如發現膽紅素水平超過一定的界限,就有可能發展成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正常新生兒出生以后的一種生理性現象,不需要治療,只需要定期監測膽紅素水平即可,但是一旦發展成病理性黃疸,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快速消除黃疸。

生理性黃疸診斷標準

新生兒黃疸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疾病,但是大家對他的分類并不是特別的了解,其實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生活中我們只有學習相關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判斷該病。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現象,由于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后,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以下就是生理性黃疸診斷標準:

  • 1、寶寶出生后出現黃疸,但是孩子的情況都非常好,食納、睡眠都很健康;
  • 2、足月兒生后2~3天表現出黃疸,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兩周,早產黃疸多見于生后3~5天表現出,5~7天達高峰,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
  • 3、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小于85微摩爾每升,或每小時小于0.5毫克每分升;4、血清總膽紅素值未達到相應日齡及相應危險因素下的光療干預標準。
以上就是生理性黃疸診斷標準,其實生理性黃疸是一個排除性的診斷,需要排除其他病理性的原因造成的黃疸,然后才能確診。

嬰幼兒身體不適解決攻略

嬰幼兒的免疫力比較弱,因此難免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很多新手父母不知道如何解決,在護理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讓自己變得手忙腳亂,為了幫助寶爸寶媽們科學育兒,這里整理了嬰幼兒身體不適的各種解決手段,點擊對應問題即可快速到達。

  1. 孩子發燒72小時定律
  2. 嬰兒佝僂病睡姿圖片
  3. 新生兒保溫箱報銷70%
  4. 積食最怕三種水果
  5. 發燒按摩5分鐘退燒
  6. 只要手腳不黃就是生理性黃疸
  7. 新生兒吃奶過量的信號
  8. 新生兒黃疸值對照表
  9. 一個月新生兒肺炎自測
  10. 嬰兒腸脹氣怎么辦快速解決

嬰幼兒身體不適護理是一門大學問,這條路還是要父母們慢慢摸索,用經驗了解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護理干貨,也可以一起分享給更多的新手寶媽,讓每個家庭面對嬰幼兒身體不適都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