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孕期嘔吐真的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嗎

5424

  孕吐是早孕反應的一種,大部分孕婦都會經歷孕吐,但每個人的孕吐反應都會不一樣,有的劇烈,有的甚至沒有。嚴重孕吐的準媽媽甚至會吐到胃出血,然后有媽媽就會有疑問,孕吐會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呢?

  關于孕吐

  孕吐的癥狀屬于妊娠嘔吐,妊娠嘔吐是指婦女受孕后40天至3個月這段時間內所出現的不同反應,如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偏食挑食、發困乏力、頭暈倦怠等,一般在妊娠12周內自行消失。少數孕婦的妊娠反應嚴重,呈持續性嘔吐,甚至不能進食進水,稱之為妊娠劇吐。

  

  妊娠反應的主要原因

  1、懷孕后婦女體內的激素即絨毛膜促性腺素水平升高,引起不適。

  2、黃體位置在右側卵巢,即右卵巢排卵,則會發生嘔吐。黃體是卵子排出后形成的囊腫。

  3、精神因素。婦女懷孕后,大腦皮質及皮質下中樞的功能失調,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這種情況多見于對懷孕、分娩及哺乳等有恐懼心理或精神緊張、焦慮、憂郁等類型的孕婦。

  如何減輕妊娠反應

  首先,從心理上正確認識妊娠反應。在懷孕初期,可以通過閱讀書籍、雜志,自學一些保健知識,以充分認識早孕反應,解除心理上的負擔;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增強戰勝妊娠反應的信心。調查表明,精神過度緊張、神經系統功能不穩定的婦女,容易發生妊娠嘔吐。

  其次,從飲食上加以調節。孕婦飲食上可少食多餐,以瘦肉、魚類、蛋類、面條、牛奶、豆漿、新鮮蔬菜和水果為佳,如進食一些富于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蔬菜中如吃些芹菜、白菜等有助于防治便秘。并加服鐵、鈣、葉酸及各種維生素,以防治貧血和缺鈣,要注意口腔衛生,否則易患齲齒。可多選擇孕婦平常喜好吃的食物,但不宜食用油膩、油煎、炒、炸、辛辣刺激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清晨嘔吐厲害者可食較干的食物,如烤饅頭片、面包干、蘇打餅干、甜餅干等,可以減少嘔吐。反應過重可適當服維生素B1、B6,每日3次,每次10毫克,連服7~10天,以幫助增進食欲,減少不適感。

  最后,適量活動。孕婦不能以為惡心嘔吐就整日臥床休息,否則只能加重早孕反應,如活動太少,惡心、食欲不佳、倦怠等癥狀則更為嚴重,易生成惡性循環。適當參加一些輕緩的活動,如室外散步、做孕婦保健操等,都可改善心情,強健身體,減輕早孕反應。

  綜上便是本文的簡單介紹,妊娠嘔吐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不是疾病,每個孕婦都會發生。因為在第一階段,主要是胎兒處于器官形成階段,而非生長發育期,這時對營養的需求就相對少一些,在胎兒的營養需求增加時,孕婦也會恢復到正常的飲食狀態來。

  十月懷胎對于孕媽是非常不容易的,從早期的各種身體不適到后期的浮腫等等,都是非常難捱的事情,但是只要胎兒發育健康,孕媽媽什么苦都愿意受,可見母愛之偉大。好友最近剛剖宮產女,之所以沒有順產是因為孩子臍帶繞頸非常嚴重,38周的時候做超聲波,醫生說至少繞了三圈,轉天她就住院手術了,畢竟寶寶的安危是第一位的,她跟我說很后悔,都是孕期沒有注意所以才會繞頸這么嚴重。那么孕媽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臍帶繞頸呢?

  

  哪些事不能做

  1、經常摸肚子拍肚子容易出現繞頸

  雖然經常摸肚子拍肚子容易出現繞頸,但是醫生也說,這個事情的發生也與媽媽的一些生活習慣有關系。比如經常摸肚子、拍肚子,媽媽們都很喜歡和腹中的寶貝互動,摸摸肚子什么的讓他們很開心,這樣胎寶寶的胎動會很頻繁,寶貝在肚子里玩的太嗨了是很容易出現繞頸的哦。

  2、孕媽經常熬夜寶寶會有繞頸風險

  除了前面摸肚子這一點,另外關于睡覺的習慣也與胎寶寶繞頸有關系,首先一個就是熬夜,大家都會說孕媽經常熬夜的話,會讓寶貝出生后也不愛早睡覺,其實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如果熬夜過多,寶貝的胎動也會比較頻繁,要知道媽媽休息的時候也是寶寶休息的時候,如果媽媽一直不休息,寶寶想必也睡不著,會在肚子里嗨翻天,就很可能有臍帶繞頸的風險。

  3、隨意翻躺會提升繞頸幾率

  再一個就是在孕晚期,孕媽的肚子很大缺乏承托力,經常都會側身睡覺,如果姿勢不對的話會壓迫到胎兒,增強了繞頸的幾率,實際上在這個時期孕媽應該左側臥睡,這樣能夠減少子宮內的壓力,這樣胎寶寶也會更加舒服,因此繞頸的幾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綜上便是本文的簡單介紹,所以不想胎兒“臍繞頸”有風險,孕媽快改掉頻繁拍肚子、熬夜和隨意翻躺這3個壞習慣。

  新晉寶媽后,媽媽們甚至家人們大都會擔心奶水足不足,夠不夠寶寶吃的問題,尤其小胸姐妹們很有可能會被叨叨的不行。其實,奶水夠不夠吃和胸大、胸小木有任何關系,真正決定奶量的是乳腺的數量、發育程度,以及寶寶的吮吸刺激。而反倒是產后為了催奶的一些看似“為你好”做法,才真是寶寶喂養道路上的巨坑!那么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呢?

  

  哪些事不能做

  1、濃湯催乳

  老一輩的人都覺得產后喝濃湯是大補,對身體恢復和下奶都有好處。所以等準媽媽生完后就給進補各種高蛋白、高脂肪的濃湯催乳。但殊不知,產后因乳腺管還沒有通暢,喝這種濃湯反而容易引起乳腺管堵塞,造成乳汁淤積、乳房脹痛,甚至還會引發炎癥。

  并且,大量脂肪還可能引起腸胃道脹氣等不適,影響食欲,甚至體態發胖、變形等。

  正確做法:在產后的前幾天應該喝些清淡的食物,這樣不僅利于迅速恢復,還能保證乳汁的分泌。在分娩結束的一周后,就可以逐漸吃一些幫助下奶的食物了,比如:鯽魚、豬蹄、黃豆、絲瓜、黃花菜、核桃仁、芝麻、花生、萵筍、茭白等等。

  2、大補特補

  與濃湯催乳同一心理的做法就是大補特補,當新媽出院后,幾乎每天都在吃各種大補的食物,什么甲魚、海參、人參、冬蟲夏草、阿膠一起上,覺得什么有營養就吃什么。但其實對于剛生完寶寶的寶媽來說,有些大補的東西并不適合吃。比如有些看似有營養但是可能具有“回奶”功效或是不利于子宮恢復的食物就要先弄清楚,比如紅棗桂圓湯、人參湯、鴿子湯、韭菜、大麥茶等等。

  所以寶媽們對于產后的食物也要重視,不能只重視補,還要注重營養合理搭配,以及不同食物之間的特殊功效等等,因為并不是什么補品都適合給媽咪吃。另外,不吃過于油膩和辛辣的食物。

  3、攢奶水

  有的新晉寶媽沒有經驗,覺得奶水少的時候,就要延長給寶寶喂奶的時間間隔,這樣可以給寶寶多攢些奶水,殊不知,攢奶水只會讓乳汁越來越少。因為乳房在分泌乳汁時,會根據“存貨”的多少決定分泌量,所以乳房每次被“清空”才是最好的狀態。說通俗點就是奶水是越吃越多的。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寶寶的需求,給予寶寶正確、有效的吸吮,刺激母體分泌催乳素和催產素,從而促進乳汁的分泌。如果寶寶吃飽了,但乳房還有剩余的乳汁,建議用吸奶器把它們“清空”。

  4、先休息養足精神再開奶

  產后新媽特別累,想休息當然是無可厚非的。此時,家人們也會很體諒的不去打擾寶媽,想讓她先休息好了,養足了精神在喂奶。但其實這樣做也是有些不妥的!

  分娩后10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是開始母乳喂養的黃金時期,所以,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最好在產后30分鐘左右,讓寶寶吸吮自己的乳頭,早開奶。初乳里抗體等物質對寶寶以后的成長有好處,出生后的第一次吸吮也可以幫助寶寶盡快適應環境。而且寶寶早吸吮可以幫助寶媽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加快恢復。而開奶之后,保持“勤喂奶”的狀態,這樣才能良性循環,使身體產生更多的泌乳素,刺激乳腺泡,分泌更多乳汁。

  以上便是本文的簡單介紹,所以產后的你可一定要記住,千萬別踩進這些誤區之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