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生完孩子之后,家中老一輩的人會叮囑寶媽不要碰寶寶的囟門,但是有很多寶媽不知道什么是囟門,所以本文整理了囟門的形狀和特征,全方面保住寶媽弄清什么是囟門,感興趣的寶媽可以簡單了解一下。
囟門是什么
囟門指嬰兒出生時頭頂有兩塊沒有骨質的“天窗”,醫學上稱為“囟門”,新生兒出生時,頭部是由五塊骨頭組成,兩塊額骨、兩塊頂骨和一塊枕骨,兩塊額骨和兩塊頂骨之間就形成了一個菱形的方塊,這個方塊就叫前囟門,出生時一般是1.5厘米左右,兩塊頂骨和一塊枕骨就形成了腦后的一個三角形的缺陷,叫后囟門。
除此之外,囟門還是判斷嬰兒疾病的一個重要的窗口,通過囟門的觀察,可以看出寶寶有沒有缺鈣,有沒有腦炎,有沒有脫水等問題,如果囟門出現問題,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囟門的形狀特征
囟門其實就是我們民間常說的頭囟子,很多新手寶媽只知道寶寶的頭頂有囟門,其實囟門是分為兩種的,這兩種囟門的位置、形狀、特征均不同,以下就是具體的介紹:
1、分類
沿著頭頂的中線往前觸摸寶寶,會發現寶寶的頭骨在前面有一個開口,稱為前囪門,然后沿著中線往后走,在頭頂后半部中央亦有一骨縫交點,有一個尺寸較小的開口,稱為后囪門。
2、形狀
前囟門是嬰幼兒在頭頂的前半部中央的菱形狀的十字骨縫合交界,它是頭顱上最大的骨縫交點,呈菱形,后囟門位于枕骨與兩塊頂骨之間,呈三角形。
3、特征
一般情況下,初生兒前囟門約有二至四公分的長寬度,因為此處并無骨塊存在,所以摸起來很柔軟,初生兒后囟門尺寸較小,有時甚至摸不太到。
以上就是寶寶前后囟門的形狀特征,寶寶的囟門雖然不大,但卻是反映寶寶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窗口,在寶寶1歲之內,通過觀察寶寶的囟門,可以及早發現多種疾病,從而讓寶寶早日得到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