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冬酒與糯米酒有什么區別?

5424

1、 概念不同
糯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制,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的特產酒。 
冬酒:以糧食為原料的發酵酒,酒精度低,營養豐富。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2、 制作原料不同
糯米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
冬酒:釀制冬酒的原料很多,常有的有糯米、高梁、粟米、粟樹籽等。
3、 作用不同
糯米酒:米酒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飲后能開胃提神,并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產婦和婦女經期多吃,尤有益處,是老幼均宜的營養佳品。
冬酒:國內同類黃酒中的上品,色澤金黃,氣味清香,口感甘醇綿厚,爽心活舌。具有清涼爽口,消暑散熱的作用。適量飲用,舒筋活絡,振奮精神,消除疲勞,迅速恢復體力。



擴展資料:
米酒的養生小竅門
1.在米酒中打個雞蛋、煮些糯米圓子或加入適量紅糖,滋補效果更佳。
2.女性在月經期前后一周多吃些米酒煮雞蛋,可起到很好的美容豐胸效果。
3.米酒能同肉中的脂肪起酯化反應,生成芳香物質,使菜肴增味。
4.米酒冬天宜熱飲,這樣更能享受到其醇香,驅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夏天宜冷飲。對血淤、缺奶、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癥,米酒以熱飲為好。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_米酒

百度百科_冬酒

蒸餾酒的歷史

歷代關于蒸餾酒起源的觀點,不盡相同,現將主要的觀點歸納如下: 1 蒸餾酒始創于元代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于1331年。故十四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自創于元代,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說明。 2 蒸餾酒元代時外國傳入 清代檀萃的<>中說: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章穆的<>中說:燒酒又名火酒,<> 曰‘阿剌吉’。番語也(外來語--著者注),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傳其法于中土。 3 宋代中國已有蒸餾酒 (1)宋代史籍中已有蒸餾器的記載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在<< 游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于蒸餾花露。宋代的< >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 (2)考古發現了金代的蒸餾器 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北青龍縣發現了被認為是金世宗時期的銅制蒸餾燒鍋(<>,1976年第9期,也有人認為很難肯定是金代制品)。 (3)宋代文獻中關于“燒酒”的記載更符合蒸餾酒的特征 宋代的文獻記載中,燒酒一詞出現得更為頻繁,而且據推測所說的燒酒是蒸餾燒酒。如宋代宋慈在< >卷四記載:虺蝮傷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 。這里所指的燒酒,有人認為應是蒸餾燒酒。蒸酒 一詞,也有人認為是指酒的蒸餾過程。如宋代洪邁的<>卷四的< >記有一酒匠因蒸酒墮入火中 。這里的蒸酒并未注明是蒸煮米飯還是酒的蒸餾。但 蒸酒 一詞清代卻是表示蒸餾酒的。<>中關于蒸酒& quot;的記載較多。采用蒸酒操作而得到的一種大酒,也有人認為是燒酒。但宋代幾部重要的釀酒專著(朱肱的<>,或蘇軾的 <>等)及酒類百科全書<>中均未提到蒸餾的燒酒。 4 唐代初創蒸餾酒 唐代是否有蒸餾燒酒,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燒酒一詞首次是出現于唐代文獻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光。陶雍 (唐大和大中年間人)的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李肇在唐<>中羅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劍南之燒春。因此現代一些人認為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的燒酒。 5 蒸餾酒起源于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的年代,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 26.6-20.4的蒸餾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蒸餾器的也有相似之處。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cm。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并有凝露室。 凝露室有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 蒸餾酒起源于東漢的觀點,目前沒有被廣泛接受。 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以降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