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肚子疼發燒嘔吐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水分、物理降溫、使用藥物、及時就醫等方式治療。小孩肚子疼發燒嘔吐通常由胃腸炎、食物中毒、腸系膜淋巴結炎、腸梗阻、闌尾炎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
小孩肚子疼發燒嘔吐時需暫停固體食物,減輕胃腸負擔。可少量多次喂食米湯、稀釋后的蘋果汁等流質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家長需觀察嘔吐頻率,若進食后立即嘔吐應禁食4-6小時。持續嘔吐超過12小時或出現脫水癥狀需就醫。
2、補充水分
每10-15分鐘喂5-10毫升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可選用口服補液鹽散或葡萄糖電解質泡騰片配制溶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刺激嘔吐。家長需監測尿量,若4-6小時無排尿或尿液呈深黃色,提示需醫療干預。嘔吐劇烈時可暫時禁水1-2小時后再嘗試少量補水。
3、物理降溫
體溫超過38.5℃時使用溫水擦浴,重點擦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處。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可配合退熱貼敷于額頭。家長需每2小時測量體溫,持續高熱超過24小時或出現驚厥需急診。發熱期間保持室溫22-24℃,衣著寬松透氣。
4、使用藥物
細菌性胃腸炎可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肟顆粒、蒙脫石散等藥物。嘔吐嚴重時可用多潘立酮混懸液止吐。發熱可用布洛芬混懸液或對乙酰氨基酚滴劑退熱。家長需注意藥物間隔時間,禁止自行調整劑量。使用抗生素需完成整個療程。
5、及時就醫
出現持續腹痛超過6小時、嘔吐物帶血或膽汁、精神萎靡、皮疹、頸強直等癥狀需立即就診。疑似腸梗阻或闌尾炎需急診手術治療。就醫前家長需記錄癥狀起始時間、體溫變化、嘔吐物性狀等信息供醫生參考。血便、噴射狀嘔吐或意識改變需呼叫急救。
患病期間保持臥床休息,恢復期逐漸增加米粥、面條等易消化食物。注意餐具消毒與手衛生,避免家庭內交叉感染。愈后1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血常規。日常培養飯前便后洗手習慣,不吃生冷變質食物。季節交替時注意腹部保暖,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預防部分病毒性胃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