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吸煙的人,突然戒煙容易出現戒斷綜合征,大部分人會誤以為“容易生病”,實際是尼古丁突然撤斷后出現反應。吸煙后戒煙后,血液中尼古丁濃度降低,加上心理和行為習慣的原因,嘗試戒煙者可能會訴說由于停止吸煙,他們出現的種種不適,如渴望吸煙、煩躁不安、抑郁、緊張、易怒、萎靡不振、注意力不能集中、睡眠障礙等癥狀,醫學上稱之為戒斷癥狀群。戒斷癥狀的本質是尼古丁依賴和心理依賴。戒斷癥狀在戒煙后幾小時即會出現。但是戒斷癥狀是暫時的,是人體機能逐漸恢復到不吸煙狀態的自身調整的過程,在戒煙后的第1周最為嚴重,多數在3~4周后逐漸減弱至消失。
長期抽煙最好不要戒煙
對于長期抽煙的人來說,讓其戒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同時根據臨床發現,長期吸煙突然戒煙可能會出現一些后遺癥,而這就導致網上一些人傳言長期抽煙的人醫生不建議戒煙。
真實性
然而事實的真相并非如此,因為相關醫生并不是建議長期吸煙的人不戒煙,而是建議煙民最好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來一步步戒斷煙癮,否則有可能會有一些類似頭痛、口渴、焦慮甚至失眠的情況,這在醫學上叫做“尼古丁戒斷綜合征”。
而出現“戒斷癥狀”的主要原因是吸煙者已經對香煙當中的尼古丁等物質產生了依賴性,貿然戒斷香煙就使攝入的尼古丁量突然減少或者沒有,這樣達不到大腦需要的水平就會出現一些不適癥狀,而這種癥狀一般持續3~7天便會自行消失,不過具體也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來判斷。
后遺癥
雖然“長期抽煙最好不要戒煙”的說法是錯誤的,但是長期吸煙的人的確不能夠突然戒煙,因為突然戒煙會給身體帶來許多不適的癥狀,還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后遺癥。
而主要后遺癥就包括體重明顯增加,主要是在戒煙的最初兩周內,體重通常會增加1~2kg,另外,還有可能會出現精神抑郁的情況,因為很多人吸煙是為了解壓,而一旦戒煙就會失去釋放壓力的方式,從而出現精神不振、煩躁不安等情況。
雖然長期吸煙的人戒煙最初可能會出現一些后遺癥,但是若是持之以恒,所有的癥狀都會慢慢消失,并且讓身體更加健康,因此建議一旦下定決心戒煙就要堅持下去。
突然戒煙后身體的毛病
臨床發現,長期抽煙的人突然戒煙會使身體出現一些毛病,而這也使得網上一些人傳很多人戒煙后得了肺癌或者戒煙六個月會有恐怖癥狀,不過這些傳言的事實絕非如此,只不過突然戒煙的煙民確實會出現一些身體不適癥狀。
- 1.戒斷癥狀:突然戒煙很有可能會出現情緒焦躁、注意力分散、失眠、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這也被稱為“尼古丁戒斷綜合征”,不過只要自己堅持戒煙,這些癥狀都會逐漸消失。
- 2.體重上漲:突然戒煙很有可能會導致自身食欲增加,并且減慢身體的新陳代謝,而這樣最終會導致自身的體重不斷上漲。
- 3.口腔潰瘍:突然戒煙有可能會改變自己的口腔內部環境,因為口腔黏膜已經適應有煙的環境,而一旦戒煙口腔黏膜將會不能適應新環境,進而發生口腔潰瘍。
雖然突然戒煙后的確會讓身體出現一些暫時性的毛病,但是這并不代表長期吸煙的人不能夠戒煙,因為抽煙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因此建議長期抽煙的煙民需循序漸進戒煙。
科學且有效的戒煙方法
從上述可知,長期吸煙的人不能夠突然戒煙,而是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科學有效方法來慢慢戒斷煙癮,而以下是一些戒煙的實用技巧,可以了解一下。
首先,給自己制定一項戒煙計劃,用獎勵激勵自己堅持下去,然后循序漸進直到成功戒煙。
其次,扔掉香煙、煙灰缸、打火機等等吸煙的用具,當他人遞煙的時候要立即謝絕,表示自己已經戒煙,并且在他人抽煙的時候,立即到別處去。
另外,在飲食上注意增加自己喜歡水果或者蔬菜,從而改變對尼古丁的依賴,在飯后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并且在煙癮來臨時,可以通過咀嚼無糖分口香糖來代替香煙。
當精神壓力大的時候,可以通過聽音樂、爬山、游泳、跑步等多種方式來緩解精神緊張和壓力,而不是采用抽煙的方式來解壓。
最后,戒煙需要持之以恒,而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若是自身實在無法完成戒煙計劃,則建議到專業的戒煙機構通過醫生的幫助進行科學的戒煙。
總的來說,戒煙主要還是需要自身的決心以及毅力,并且通過以上一些科學有效的戒煙方法才能夠完全戒斷自身的煙癮,從而避免自己偶爾看到煙就心癢難耐,控制不住自己。
內行人的實用經驗
各個行業其實都有不少的技巧或者禁忌,但很多剛入行的人由于缺乏經驗,就會入坑,這里整理了內行人總結的實用經驗,雖然不一定都有科學依據,但是有需要的也可以了解一下。
- 1.十招判斷孩子是否親生
- 2.清肝瀉火利濕化濁
- 3.長期抽煙最好不要戒煙
- 4.2023年無償獻血補貼1000元
- 5.大家千萬不要領失業補助金
- 6.女生來大姨媽緩解疼痛小妙招
- 7.前列腺炎一杯水自測
- 8.中藥千萬不能代煎
- 9.懷孕最能看清一個男人
- 10.一招判斷艾滋病
- 11.自查宮頸癌
- 12.產后42天復查就是個坑
總的來說,以上一些內行人的部分經驗雖無十足的科學依據,但是細想下來仍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建議有相關需要的可以秉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詳細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