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要把尿,以后更快學會自己拉尿!”“孩子從小把尿還可以節(jié)省尿不濕!”孩子他爸爸小的時候沒出月子就把尿了,現(xiàn)在還不是好好的,老經(jīng)驗不會害孩子的!這些想法都是很多老人在育兒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但是這些做法僅僅是受到了時代的限制,對孩子的好處較少,反而是危害更大一些。
尿不濕行業(yè)現(xiàn)狀
后來隨著生活條件變好,孩子的尿布也有了純棉的或者是紗布的尿布,更是有了一次性的尿不濕,孩子弄臟了之后直接丟棄,非常的方便,也受到很多媽媽的追捧。根據(jù)行業(yè)相關報道從2012年開始我國市場尿不濕、紙尿褲銷量一直在保持增長直到2018年人口出生下降才有所減緩。國內(nèi)紙尿褲市場總銷量為340.79億片,其中嬰兒尿不濕銷量在317.43億片、市場規(guī)模為470.29億元,能夠看出尿不濕、嬰兒紙尿褲整個體量還是非常龐大的。
老人不接受尿不濕的原因
雖然尿不濕的銷售量日益增長,但是老人對于尿不濕還是一種不太認可的狀態(tài),除了固有的傳統(tǒng)思想影響以外,仔細研究、分析下來主要有以下這三點原因。
尿不濕太費錢
大品牌的好一點的尿不濕,一片就要三塊錢甚至是四塊錢,孩子一天用6片,那就20多塊錢,一個月就得七八百塊錢。對于一輩子節(jié)省習慣的老人家來說,簡直比割他們的肉還難受。這時候給孩子把尿就成了很多老人非常積極要做的一件事情。
容易捂到孩子
有些老人覺得孩子穿尿不濕不需要買那么貴的,于是會買一些相對平價的,比如幾毛甚至一塊錢一片的,然后平時又不太舍得給孩子勤快地更換尿不濕,所以很容易導致穿尿不濕的孩子屁股被捂得紅紅的甚至潰爛。所以老人就很嫌棄尿不濕。
用尿不濕麻煩
老人家覺得尿不濕要給孩子更換,有一些老人甚至綁尿不濕都綁不緊,導致孩子拉尿的時候也會漏尿。有時還會導致臍帶發(fā)炎、劃傷孩子嬌嫩的皮膚,另外穿尿不濕拉便便清洗起來會比較麻煩,沒有把屎把尿干凈利落。
把尿和尿不濕寶寶的差距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現(xiàn)在還有不少的老人家,寧愿辛苦一些給孩子把屎把尿,而不愿意用尿不濕。事實上這些老人還是不太清楚,給孩子過早把屎把尿的危害。從小把屎把尿和用尿不濕的孩子,到了長大之后,三個方面差距很大。
如廁的時間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研究表明:孩子一歲半之前就進行把屎把尿,一般要到四歲才學會自己上廁所,而孩子在兩歲才開始訓練的話,反而更快學會,一般在兩歲半到三歲就能學會自主如廁。
有一個經(jīng)典的實驗就是雙胞胎哥哥休從出生后50天開始進行把屎把尿,但是卻遲遲沒有學會自主如廁,弟弟從兩歲才開始訓練,最后弟弟更快學會自己大小便。
影響專注力
孩子的專注力需要家長保護,比如孩子正在興高采烈地玩游戲,這時家長就想到,孩子應該快要拉小便了,趕緊一把抱起孩子去把尿。結果孩子心情還沉浸在剛才玩游戲的快樂中,被媽媽抱走之后很不開心,尿也把不成,很容易導致孩子長大之后專注力不足,以后聽課也很容易分神。
而從小給孩子穿尿不濕會讓孩子專注地玩,如果真的拉屎拉尿了再給孩子直接換掉就行了,能夠讓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更加全神貫注,能夠更好地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有助于孩子上學之后認真聽課。
保護隱私
經(jīng)常把屎把尿的家長,不論是在家里還是外面,帶著孩子上街也不穿尿不濕,就想著孩子到時間要把尿了,一把把孩子的褲子脫開,會讓孩子的隱私部位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也會讓孩子下意識地覺得這小內(nèi)褲包住的地方也沒有什么大不了,自我保護意識會比較弱容易被壞人盯上。
從小穿尿不濕的孩子出去外面如果拉屎拉尿了,也不用說馬上十萬火急地換,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到廁所再更換,這樣孩子的隱私就可以得到保護。
所以還是建議家長使用尿不濕,不要因為費用而選擇錯誤的育兒方式。但是家長也要注意使用尿不濕并不是百利無一害的,孩子在適當?shù)臅r候還是應該訓練她正確的如廁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正常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