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生理性黃疸,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是無害的。本文將介紹母乳性黃疸的原因,以及應對方法。
一、母乳性黃疸的原因
1.乳汁的生理性黃疸素
所有的乳汁中都含有一種叫做生理性黃疸素(Breast milk jaundice factor,BMJF)的物質,它可以增加膽汁在腸道中的吸收,從而促進膽紅素的再循環。這就會導致新生兒體內的膽紅素水平升高,從而引起黃疸。
2.母親乳汁中的荷爾蒙
母親的荷爾蒙水平升高也會增加新生兒發生黃疸的風險。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一些荷爾蒙,如睪酮、雌二醇和孕酮等,這些荷爾蒙可以通過母乳傳遞給新生兒,導致新生兒體內的荷爾蒙水平升高,從而影響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
3.喂養頻率不足
母乳性黃疸的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喂養頻率不足。新生兒應該每2-3小時喂一次,而如果喂養間隔過長,就會導致新生兒血糖過低,進而影響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
二、應對方法
1.多次喂養
為了避免因為喂養頻率不足導致的黃疸,母親應該確保每天喂養的次數和量都足夠。通常情況下,新生兒每天需要喂養8-12次,每次喂養的時間應該在20-30分鐘左右。
2.檢查乳頭
母親應該檢查自己的乳頭是否健康。如果乳頭出現裂口或其他破損,就可能會影響母乳的流動,進而導致喂養不足。母親應該在喂養前用溫水清洗自己的乳頭,并保持乳頭的干燥,避免出現破損。
3.觀察孩子
母親應該時刻觀察自己的孩子,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黃疸的癥狀,應該立即就醫。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為其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以減輕黃疸的癥狀。
總之,母乳性黃疸雖然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母親應該加強對孩子的照顧,避免因為喂養不足或其他不當的喂養方式導致黃疸的發生。同時,在出現黃疸的癥狀時,也應該及時就醫,以保證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