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緣紐帶是支撐親情的前提和基礎。在大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以及子女和兄弟之間的關系也是最為親密的,這是一輩子都無法割舍的親情。但是有些家庭中父母婚姻不幸,所以就會離婚重新組建家庭,多數的重組家庭都會誕生出新的孩子,所以又有了“同父異母”或者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那么兩者相比較,哪一個血緣關系更近。
案例分析
朋友小娟的家庭環境比較復雜,原生家庭父母離異后,她選擇跟著媽媽生活,而媽媽和繼父組建了新家庭后又生下了一個弟弟,而她的爸爸那邊則生下了一個小妹妹。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在媽媽這邊生活的,所以對于小弟弟很是喜歡,而對于爸爸那邊的小妹妹則沒有太多的感情。
生物遺傳學角度
有人認為孩子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自然是和“同母異父”的孩子更近一些,畢竟有句話叫作“母子連心”,但是也有人認為會和同父異母的孩子關系更近一些,畢竟男性在基因上比較占優勢。其實從生物遺傳學角度來講,只有男性的Y染色體才可以代代相傳,母親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所以換句話來講,就是同父異母的男性血緣關系則是最近的。
情感角度
同母異父的親子關系要親于同父異母。如果父母雙方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讓孩子自己選擇爸爸媽媽,大多數的孩子都會選擇媽媽。雖然媽媽在遺傳學方面失去優勢,但是在情感方面卻占有主導性地位,畢竟女性的感情會更加細膩,也會更容易表達情感,所以孩子們也都能感受到母親的溫暖,自然而然也就和母親關系比較近了。雖然遺傳在其中占據了一部分的先天優勢,但是更多的則為后期的相處。
親近程度與后續家庭相關
親爸爸在找了后媽之后,對于孩子的態度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后媽,如果后媽是那種特別強勢的性格,不心疼繼子,那么親爸爸也是有心而無力。但是媽媽則不同,即便是自己又組建了家庭,但是對于割舍下的孩子,心里也會心存愧疚,時時刻刻想念著孩子,也都會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的關注著孩子,心疼著孩子。